詩人是什麼?
詩人是杠精,是謎語人,是人上人。
總之,不是正常人。
所以如何成為一個詩人,首先就不能把自己當做正常人。
王世風的小遊戲,一直持續了十分鐘,現場參與人數過百,最終獲勝者是一個看上去學習就很好的男孩。
在掌聲的稱讚下,男孩臉上的青春痘似乎都紅暈了幾分。
“冒昧的請教一下小王先生,這種裁割式的文字遊戲,和飛花令等一係列詩令相比,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彆和優勢,真的能夠達到你之前說的互動並且引發更多人對於詩詞文學的興趣?”
羅思堯這次不是在抬杠,而是真的好奇發問。
“形式上沒有區彆,本質上還是門檻與自由度的區彆。”王世風笑了笑“就像今天的主題,文化自信一樣,首先要讓所有人明白自信的含義,
自信的本質是‘我覺得我很好’,不必過於極端,也不會受到客觀因素影響的一種態度,是自信,在這個狀態,主要的有決策權的是‘我’。
飛花令雖然也是一種文字遊戲,但是其中卻潛藏著一些複雜的客觀因素,比如規則中的框架局限在含有某個字的詩詞中,
但是這個規則本身就會造成客觀不公平情況,因為每個人涉獵的詩詞存量不一樣,而且基本上都會被自己的主觀取向所影響,比如要以詩詞中帶‘花’的詩句接龍,
那有些人不喜歡帶花的詩詞,關於‘花’字的存量自然就小,畢竟人腦不是電腦,可以無限存儲,精準分區,那這種遊戲環境下,就會產生一種心態差異影響自信心。
而且單純的背誦,主要考驗的人腦的記憶方法與天賦,博聞強記是一種能力,但並非一種自信,反而會產生異化的優越感,最後演變成,我記的詩詞多,我就比你強的狀態,
所以我們要先區分開自信和優越感的區彆,即便這兩種狀態很相似,但本質卻完全不一樣,自信是‘我覺得我很好’,而優越感是‘我覺得我比你好’,這樣講羅教授能聽懂嗎?”
羅思堯眉頭緊皺,說實話,作為一個文科生,咬文嚼字算不得什麼難事兒,但是他依舊沒有太懂,兩者之間的區彆。
憑什麼我們背誦不算能力,你這種拚湊算能力?
“那我這麼說吧,羅教授,你認為遊戲的目的是什麼?”王世風笑道。
“是娛樂和放鬆吧。”羅思堯皺眉道。
“錯,是輸贏。”王世風微微一笑。
全場嘩然。
哇,王老師真是人間真實啊,一語中的。
遊戲如果不是為了輸贏,那還有什麼意義?
什麼遊戲可以輸,提莫必須死,不過是失敗者的借口!
乾就得了!
這就是大多數人對於遊戲的態度,就像看奧運會一樣,雖然嘴上說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但是金牌的數量還是所有人唯一衡量的標準。
沒辦法,因為遊戲本來就是競爭性的具現另外一種形式。
羅思堯也有些啞然,覺得王世風這個價值觀導向有些問題。
“在一個完善的規則下,勝負的標準是很容易確定的,所以在飛花令這類遊戲中,勝者可以享受到特殊的優越,
但是其他人的失敗,也未必真的是技不如人,可能就是單純的對規定題目的不擅長,但是這種狀態下,會很打擊參與者的自信心的,
所以這種遊戲,隻適合已經入門的文學愛好者參與,而且是取向相似的人,不適合大眾或者路人,天然降低了參與人群。
但是無規則填詞遊戲,因為勝負的標準是模糊的,甚至說沒有獲勝者,剛才那位小兄弟雖然接到了最後,證明詩詞儲備量很不錯,
但是其他參與的觀眾,也未必會將他當做一個優勝者來看待,而且重要的是,沒有參與到這個遊戲中的其他人,會下意識的產生,我上我也行的想法,羅教授這下能夠分清楚差距了嗎?”
羅思堯還在沉思,但是屏幕後億萬觀眾卻想明白了。
在剛才那十分鐘接龍中,確實有很多觀眾下意識的產生了這種想法,尤其是接龍的人越來越少的時候,他們恨不得鑽進屏幕到現場去參與互動。
確實,誰還沒背過幾首古詩了?
不就是比誰背的詩多嗎?那不是花點兒時間就行了?
以前《詩歌大會》也有飛花令的環節,每次看著台上那些年輕人像是倒豆子一樣背誦出詩詞時,觀眾們都會產生一種自愧不如的敬畏感。
尤其是看到一些少年神童出口成章,更是會產生年齡活到狗身上的自嘲自卑感,但並不會激發起想要參與到遊戲中的衝動。
但是今天不一樣,今天接龍環節結束後,最後那個獲勝的小夥子,也並沒有讓他們產生什麼自卑感和敬畏感。
反而還心生一種不忿感,認為以後要是有這種機會,自己提前背幾首詩拚湊在一起,也能現場裝個比,而不會像之前飛花令那種遊戲中,遇見冷門的字眼,連嘴都不好意思張開。
這種感覺就像是一群朋友在ktv唱歌,你雖然五音不全,但是每首歌都能跟著唱幾句,一整場下來雖然自己沒有完整的唱一首歌,但是依舊覺得很開心,並不會產生被排擠或者因為五音不全的自卑感。
“重在參與。”梁非凡適時的做了一個總結。
很多和羅思堯同樣糾結的觀眾瞬間豁然開朗。
“梁老說的太對了,互動的基礎就是參與,如果沒有參與,互動沒有任何意義,尤其是在文化這個主觀領域,文無第一是真諦,
李白的詩確實人間絕色,但對於遵從現實的人來說,李白比杜甫王維白居易的務實境界差太多了,
兩種觀點沒有對錯更沒有高低,隻有差異而已,這就是文學的主觀性,也是保持生命力的方法,所以我們在培養大家的文化自信的時候,
首先要做的是讓更多人參與進來,慢慢形成自信認知,而不是先設定好認知標準,讓人繞道而行。”王世風微微一笑。
現場再次掌聲雷動。
倒不一定是他們真的聽懂了王世風在說什麼。
也可能隻是單純地,反對權威和優越性。
“量變產生質變的這個邏輯,我覺得在文學或者文化領域上恐怕站不住腳的,不論你承不承認,天賦是決定文學和文化的基礎,很殘忍,也很現實。”
羅思堯覺得自己應該學習王世風,也說點兒刺激的真實觀點。
不過很明顯,他忽略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並不是所有的真實都能夠被普羅大眾接受。
就像這種‘唯精英理論’大實話,確實是客觀事實,這個世界或者文明的進步是由少數覺醒者推動的。
但是這種觀點,對於普羅大眾來說是無法接受的事實。
瞬間,所有人對羅思堯都皺起了眉。
“額,羅教授說的有道理。”王世風也有些驚訝羅思堯如此語出驚人,隨即笑道
“不過可能量變產生質變不符合文化領域,但是量變是可以產生行業的,行業是能夠帶動消費產生正循環的獎勵機製,
而這種機製下,行業和市場會自發的產生需求,會迸發出意想不到的驚喜與活力。”
“你這是什麼意思?你要將文學市場世俗化?”羅思堯瞪大眼睛,感覺到無比震驚。
“額,作家也是要吃飯的嘛,詩人也是要當官的嘛。”王世風摸了摸鼻子。
其實他可以反駁的更強硬一些,曝光大多數人眼中偉大的文學家,其實也隻是把創作當做達成某種世俗目的的方式和工具而已。
比如詩,主要就是為了應付考試刷人氣的工具,賦,也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博學與觀念的套路,歌,更是服務於統治階級的權柄。
不過如果這麼反駁了,確實會引來大量反對質疑的聲音,雖然可以逞一時之快,但是對後續發展沒有什麼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