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和周姐的通話,蔣芸打開公司管理軟件,開始巡視自己的商業帝國。
簡單的瀏覽了一下各個高管每周的周報和特殊反饋,蔣芸把目光放在公司重組後的五大事業部上。
【影視部】【音樂部】【直播部】【遊戲部】【文創部】
五大事業部的規劃已經到了明年七月份,相關項目達到了兩萬多個。
當然,其中主要是音樂部項目過於散碎,畢竟這些創作欲過剩的歌手們,要是心情好了,一天能創作好幾首歌曲。
不過數量多沒有任何卵用,出不了爆款歌曲,基本上全是賠錢貨。
音樂部直接屏蔽。
【直播部】以前是蔣芸的主要部門,也最為熟悉,自從被挖跑了一批骨乾主播後,公司現在基本都是新人,成績最好的主播才是萬人主播,連腰部主播都算不上,更彆說王世風那種百萬級彆的扛把子頭部主播了。
不過王世風倒是把直播部細化了三大類,【娛樂】【帶貨】【文藝】。
帶貨和文藝都是今年剛剛流行起來的直播類型,但看起來是明年的主要運營方向,估計是王世風的判斷。
直播部存疑。
【遊戲部】這個部門是重組後新設立的,王世風覺得公司以後會出現很多優秀ip,與其被隔壁oo公司抄去,還不如自己內部消化了,反正他說做網頁遊戲一本萬利,一個ip加上一堆原畫再套上一個遊戲模板,換個皮就能賺錢了。
遊戲部有待觀察。
【文創部】這也是新設立的部門,是包含了,影視劇本,小說出版,運營策劃等等多職能組成的部門,並且專門為這個部門,在【鳴默】平台上開設了一個小說版塊。
這個部門王世風十分重視,也是基礎工資最高,業績要求最低的部門,蔣芸看不懂這個部門有什麼前景。
文創部存疑。
【影視部】這是真正公司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現在全公司都指望著這個部門供血呢,也是最值錢的部門。
影視部也被細化成了五塊【電影】【電視劇】【網絡電影】【網劇】【短視頻】
電影版塊還沒有立項目,可能是《好日子》和《忠犬八筒》的成績太過耀眼,同時也是因為...公司除了夏夢瑤這個替身導演之外,沒有一個入流的業內導演,在職的都是一群剛剛畢業的妄想家或者自學成才的野狐禪。
這主要是因為,王世風之前因為‘個人言論:拴條狗都能拍電影’把導演圈都得罪光了,所以在招到靠譜的導演前,隻能王世風自食其力了。
電視劇版塊是明年主要項目,現在已經立項的是為了配合桓古租賃的公寓題材:《愛情公寓係列》《創業公寓係列》《養老公寓係列》《小眾群體公寓係列》《女性公寓係列》組成,
這個係列主要都是都市情景劇為主,在影視劇中,都市題材的成本最低,都市情景劇更是低中低,基本上兩三個室內布景就拍幾百集連續劇,而且服道化甚至可以演員自給自足。
因為是為了租賃項目定製的,所以這幾個係列,也分彆針對了不同的租房客戶,《愛情公寓係列》吸引單身獨居卻渴望脫單的年輕人,《創業公寓係列》吸引微小型企業打工人,《小眾群體公寓係列》吸引因為個人原因被社會主流排擠的小眾人群,和特色社區概念類似等等。
上半年任務是要拍攝出1000集,最少三萬分鐘時長,參與拍攝的主要演員超過兩百人,十二個劇組同時開拍。
另外一個係列是為了開發中老年觀眾的年代係題材,《鄉村愛情係列》《方言情景劇係列》《年代戲係列》《婆媳關係係列》《家庭教育係列》組成,上半年任務同樣是1000集,最少三萬分鐘,參與拍攝超過三百人,三十個劇組同時開拍。
這個係列是專門賣給電視台的,為的就是滿足開發)中老年人的精神娛樂生活,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的公司,應該更關愛這些‘弱勢群體’,千萬不能忽略他們的感受消費能力)。
畢竟,大夏20億人口,40~65歲以上的人群依舊占據總人口的40以上,也就是將近8億人的市場,其中鄉村人口3億人,城市人口5億人。
而且這些人中,大部分都有大量的空閒時間,尤其是退休用戶。
如果星河未來能夠搶占這個市場,那將會擁有龐大的用戶時間占有率。
而在互聯網時代用戶時間,就是金錢,誰掌握了用戶時間,誰就是寡頭。
電視劇的盈利模式主要是賣給電視台,然後電視台通過收視率再賣給廣告商。
但是電視劇收視率的主要指標,並不是製作質量,而是cast卡司),也就是演員陣容,電視台買電視劇隻認主演的知名度,否則就算你賠本賣,人家也絕對不收。
因為每年電視台能播放的時長是有限的,每一秒鐘都是明碼標價的,根本沒時間去賭一些沒名沒氣的電視劇會爆火幾率,隻要能夠保障收視率的下限,就算是完成任務了。
這也是最近幾年,電視有線行業縮水的主要原因。
星河傳媒的演員陣容,基本上和野雞娛樂公司差不多,全部都是沒有名氣的演員,這些演員或許不是新人,演技也都可以,但是這個圈子,從來都是看臉和後台的。
所以星河出品的電視劇,基本上不可能賣給電視台,但是好在互聯網時代,電視台不是唯一的選擇,線上平台也是一個很好的渠道,而且更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娛樂習慣。
王世風的計劃是,先讓這些作品都優先在網絡平台播出,通過【鳴默】平台的推薦算法,會精準推送給潛在觀眾,來確保收視率,這些項目,隻要有一個在互聯網有了人氣,就有了賣給電視台的底氣。
同時因為所有劇都是邊拍邊播的模式,也可以隨時接廣告進行植入。
雙管齊下,即便不賺錢,也虧不到哪裡去。
光這兩個大項目,星河傳媒上半年就會產出70部電視劇,每年大夏電視劇市場的總產量在400~600部之間,也就是說馬力全開的星河影視部,直接會占據三分之一的電視劇市場。
當然這些電視劇中可能90要麼賣不出去直接撲街,但是隻要10部裡麵火一部,就能把其他的虧損彌補,如果順便能捧紅幾個藝人,就更是血賺了。
但是市場就這麼大,因為星河的產量,明年大夏電視劇行業,必定內卷成風,遍地哀嚎。
不過這就是王世風的計劃方針,以超低的成本拍攝,瘋狂產出,卷死同行,然後收編優質導演和演員,然後繼續內卷,總有一天,能占據電視劇行業的半壁江山。
這是互聯網行業的燒錢邏輯,沒什麼技巧,就是用錢買市場,買觀眾的觀影時間,粗暴,且有效。
至於作品質量如何,這東西,就隻能觀眾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而之所以其他影視公司不這麼做,主要是因為製作成本高昂的原因,在不要求頂級流量的情況下,一集的製作成本在30萬左右,一部30集的電視劇成本接近一千萬,如果需求頂級流量參演,成本可以翻個三十倍左右,2、3億一部頂流電視劇是業內常態了。
所以很顯然,影視公司拍攝的成本都花在了演員身上,如果王世風去拍電視劇,一集要價格500萬,投資商和劇組都得跪著請他去拍,因為流量就是收視率和話題的保障,所以其他影視公司即便是想瘋狂內卷,也根本卷不動,因為沒人敢拿這麼高額的成本去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