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椅子都砸爛了十幾把。
這樣的談判,雙方一共談了三天。
在第四天的時候,李若水才將談判的內容彙報給了趙寧。
金國的要求比上一次收斂了許多:
一、每年給五十萬貫歲幣,三十萬匹絹。
二、大宋皇帝和大金皇帝以叔侄相稱。
三、全麵開放兩邊互市,宋朝不允許征收金國商隊關稅。
四、劃定兩國邊界,以太原府、真定府、中山府、河間府一帶為界,劃定兩國國界。
五、雙方永不動乾戈。
趙寧看完後,也提了幾條。
一、歲幣免談。
二、稱叔侄免談。
三、可以考慮開放互市。
四、歸還北方三鎮,以及原有故土,包括童貫用100萬貫買到的燕雲之地。
五、雙方永不動乾戈。
李若水再去談,雙方再次整了三天三夜,最後無疾而終,錫林赫魯像上次一樣憤怒地離開了東京。
李若水回去複命:“陛下,金使已經離開。”
“朕已經聽說了。”
李若水問道:“陛下真不打算議和了嗎?”
“卿以為當議和嗎?”
“若是能議和,對我大宋也未必是壞事,陛下可趁機整頓內務,訓練兵甲。”
趙寧笑道:“卿所言有理,不過金國已經與我大宋議和。”
李若水聞言一怔:“臣不解。”
“金使第二次踏足東京,已經表示金國不會再短時間內與我們開戰,否則他就沒有必要再來了。”
被趙寧這麼一說,李若水這才反應過來,連忙說道:“陛下聖明,臣倒是未曾想到這一點。”
“金國不過是想從我朝再敲詐一筆錢財,並且從法理層麵將北方據為己有,以安定人心。”
從法理層麵占為己有是何意?
金國內部有大量漢人,就說太原府、真定府、河間府那些地方,原本是大宋的,被金國搶占過去。
這在古代,就是沒有正當的法理。
如果大宋承認了議和提出來的邊界,也就承認了金國對這些地方的合法統治。
這一點很重要嗎?
非常重要!
金國治國,也是要用讀書人的,絕不會用大字不識一個隻會喊打喊殺的屠夫。
讀書人治國,講究的就是一個法理。
如果金國對那些地方沒有,那麼內部的意識形態就是分裂的,就容易在這方麵出現內部矛盾。
這也是曆史上,金兀術最後不打了,逼迫趙構一定要簽“紹興和議”的重要原因。
紹興和議裡,趙構就承認了北邊中原歸金國所有,這才有了後來金國內部讀書人罵南宋是南蠻的畫麵。
所以,對於趙寧來說,承認國界線是絕對不可能的!
雙方開通互市,倒是可以。
不過開放互市,也是需要方法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