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千一的利息,三十萬貫,一個月就要支付300貫的利息,一年就是3600貫的利息。
趙寧又問道:“民間的意見如何?”
“每天都有人前來銀行兌換交鈔,也有人用交鈔兌換銅錢,能自由兌換,民間對交鈔的信任也已經建立起來。”
“朕問的是民間對交鈔的具體意見如何?”
“商人們都覺得好用。”
趙寧說道:“朕此次去河北西路,發現當地收稅極其嚴苛,加派肆無忌憚,耗羨更甚,河北如此,京東兩路是否亦是如此,其他諸路是否亦是如此?”
“朕知諸位心中對交鈔有疑慮,交鈔不僅僅能解決民間銅錢短缺的困境,還能對賦稅有規範的作用。”
眾人心頭一震,莫非趙官家想將交鈔新政納入新稅政中?
仿佛看透了在場諸位的心思,趙寧也直言不諱說道:“朕打算將交鈔納入到賦稅中。”
這就是著名的一條鞭法。
以前是收糧稅,一條鞭法解決的是以現錢來抵稅,這樣地方官吏可操作空間相對縮小了許多,運輸糧稅的損耗也大大降低。
明朝中期能推行一條鞭法,是因為隆慶開關,趕上西方大航海紅利,當時全世界三分之一白銀流入大明。
歐洲人辛辛苦苦弄來的白銀,在與東方貿易的時候,大部分被明朝人賺到了口袋裡。
這才開啟了銀本位時代。
而大宋是銅本位,大宋商業體量比大明要大,即便朝廷每年鑄造兩三百萬貫銅錢,依然不能滿足市麵流通。
更不可能讓銅錢計入賦稅中。
隻有開啟紙幣時代,才能提前推行“一條鞭法”,或者“攤丁入畝”那種類似的稅政改製,大大降低收稅損耗,也大大減輕百姓負擔。
現在的新農稅,隻不過是遏製良田兼並的第一道稅政而已。
趙寧要建立的新秩序,一切都才剛剛開始。
大宋的造紙業已經進入空前繁華,技術成熟,紙幣推行的原材料肯定是足夠的。
眾人也先不發表意見,畢竟銀行交鈔的發行目前是穩定的。
趙寧先給他們打預防針,讓他們先提前準備布局。
“既然諸位沒有異議,那便先開始在慶源府推行吧。”
第二日,趙官家回京的消息已經慢慢傳開。
那些想要辭官的官員,聞風而動,立刻三五成群跑去吏部。
例如工部郎中朱昌卿私底下是這麼對其他官員說的:“待會去吏部,我們就都說要辭官,最好鬨大一點,今天就把這事鬨到官家那裡。”
樞密院兵部郎中周益說道:“這樣能讓官家撤新政嗎?”
“能,據我所知。”戶部主事李常素說道,“淮西那邊鬨得更大,許多地方官都已經呈遞上來辭呈,壓在吏部。”
眾人點了點頭,這事就這麼辦。
反正現在京城有一大堆官員在鬨辭呈,把事情鬨得再大一點。
周益說道:“如果趙鼎真的同意我們辭官了,怎麼辦?”
“同意就同意,先辭了再說,還擔心以後沒有機會?”朱昌卿說道。
眾人如此商議後,便一起去了吏部衙門。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