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順問道:“要不要傳召回京?”
李察哥說道:“臣以為先暫時不必。”
“為何?”
“此事先暫時不要聲張,以免影響軍心。”
“你說得對!”李乾順來回走了兩轉,心急如焚。
沒有人能體會到此刻李乾順的心情,隻有他知道當這個家有多難。
他三歲登基,國母梁氏把持朝政,為了穩政治地位,梁氏南下伐宋,被打得大敗而歸。
後來劉法多次痛擊西夏,甚至將西夏逼得沙漠深處,是遼國出麵,才穩住了宋滅西夏的步伐。
後來李乾順就按照大宋的要求,將李姓重新改成趙姓,表示徹底臣服。
好不容易等來了大宋被金國壓製,自己在宋夏貿易賺了大錢,對國內軍政全麵改善。
本以為……
“是朕冒進了!”李乾順後悔不已。
“陛下先不必自擾。”
李乾順說道:“去將嵬名安惠傳召回來,將橫山的兵力收回來,朕要重新給趙官家寫國書。”
李察哥連忙說道:“萬萬不可,現在京兆府必然已經知曉我軍南下,在邊境布下重兵,若是撤回來,宋軍北上,後果不堪設想。”
“對對,是朕昏了頭。”李乾順這才醒悟過來,“現在如何處理?”
“先按兵不動,陛下先回去歇息。”
“那嵬名安惠呢?”
李察哥說道:“宰相在橫山,至少能穩大局,先不要急著召回來。”
“具體如何處理?”
“既然宋國河北麵臨劉豫大軍的壓力,陝西必然無法打持久戰役,鹿死誰手還未知。”
這麼一說,李乾順倒也冷靜下來幾分。
“對,還有劉豫在河北給宋國施壓。”李乾順喃喃說道,“先讓宰相留在橫山,以待時機,宋國應該堅持不了多久了。”
“陛下聖明。”
李察哥當然有他的政治目的。
與李乾順聊完,李察哥轉身去了李良輔那裡。
李察哥冷冷問道:“說吧,事情到底是怎樣的?”
李良輔又將自己編造的故事說了一遍。
“你知不知道自己真的在找死?”
李良輔嚇得趕緊將實情說了一遍,然後求饒道:“晉王殿下饒命,若是殿下能保住末將,末將願意為殿下做任何事。”
“放心,本王不會讓你死。”
“謝殿下!”
李察哥回去後,轉身開始給張浚寫密信。
他在心中痛斥了嵬名安惠,並且將發動戰爭的主要責任全部推給了嵬名安惠,而他李察哥,因為幫助宋朝說了幾句話,完全被冷落在一邊。
還好我李察哥曆經千險、排除萬難,終於冒著極大的風險,給你張浚寫了這封信,放心,我是永遠支持大宋的,我會在大夏朝堂不留餘力支持大宋,早日粉碎嵬名安惠慘無人道的想法。
這就是典型的兩麵吃。
如果大宋戰敗了,張浚派人將李察哥寫信的事情告之給李乾順,李察哥完全可以這樣解釋:臣是為了麻痹宋朝人,給我軍贏得準備時間。
如果大宋戰勝了,李察哥就會站出來說:陛下,我早就說過不要跟宋朝開戰,還好我跟張浚關係不錯,事情我來擺平吧。
在皇宮內輾轉反側的李乾順,又開始焦慮起來。
要不要將興慶府的精銳也調度到橫山,趁著宋朝還在準備階段,傾國之力搶占先機?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