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四大書院,都是地方學校。
蔡懋繼續說道:“目前東京大學與地方官員不同之處在於教程,若是直接加入教程,可事半功倍。”
許翰則反對道:“不可,目前地方官學教授大多隻讀儒家經典,他們如何授業農學、工學?”
蔡懋說道:“可以再從各地聘請相關人員,東京大學一部分成績優異的學生也可以編入地方教學。”
趙鼎說道:“忽然整改地方官學,恐有不妥,不如新在四京設置大學,此後逐步完善。”
趙寧點了點頭,這件事可不是建立學校這麼簡單。
這件事其實是意識形態領域之間的角逐。
蔡懋這貨明顯帶著私心,若是按照他的辦法來,必然在各地引起儒生強烈對抗,導致新學受阻,甚至引發雙方尖銳矛盾。
現在最穩妥的辦法就是繼續允許傳統儒學存在,另外設置新學。
對付儒生,也不能隻是提著刀子殺。
宋代的許多儒生都還是很不錯的,積極進取,有氣節有擔當。
例如陳東這些人都是儒生。
他們隻是缺了做事情的方法,這些是需要一邊實踐一邊學的。
“許卿,在其餘三京設立大學一事,就交給你跟李若水去安排吧。”
“臣領旨。”
“朕還打算在杭州單獨再設立一個學校,廣招民間誌士,專門培養航海人才,諸位以為如何?”
許翰說道:“我朝雖然與海外商貿頻繁,但海外畢竟是荒野之地,臣聽聞,海上常年有狂風巨浪,致使人貨皆亡,恐怕……”
趙寧說道:“此事朕已經打聽過,民間有不少對出海熟悉之人,可以招募他們入學,彙編教材,培養一批專業人士,隻要我們不斷踏出去,便可不斷積累,不斷探索。”
“實踐出真理。”
眾人一時間卻不知如何反駁趙官家這話了。
“國朝用度與日俱增,海外商貿頗豐,不可不察。”
“陛下聖明。”
“如此說來,便這樣定了,杭州海事大學,朕另外安排人去辦,屆時讓他與諸位協商。”
“是。”
“對了,荊湖北路如何了?”趙寧突然問道。
何栗說道:“唐恪前日還寫了劄子到政事堂,在荊湖北路發現了一些鐵礦。”
“朕還聽說福建也有鐵礦?”
“是的,也上報上來了,不過說民間有諸多人私自開采,甚至鑄造刀劍。”
趙寧沉思片刻,說道:“此事關乎軍備,盯緊一些。”
何栗說道:“是!”
張叔夜出列道:“長安軍政大學申請審批,請陛下過目。”
趙寧倒是看得仔細,看完後直接批了。
“李彥仙他們到京師了嗎?”
“昨日下午剛到。”
“宣入宮,朕要見他們。”
新的一批將領終於冒頭了。
一旦財政寬裕,軍備精良,就要主動擴張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