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他啊,他是朕招入京師的,怎麼?”
“他到京師後,許多官員先後拜會他,門庭絡繹不絕。”高俅壓低聲音,儼然一副來打小報告的嘴臉。
“看來呂頤浩頗受人歡迎。”
“但臣聽聞此人之前在燕京府之時,為人跋扈,喜任人唯親。”高俅說道。
他說的燕京府,是指宋金海上之盟後,滅亡遼國,大宋從金國買回燕雲之地。
那時候阿骨打劫掠了燕雲百姓北上,留下空城,而呂頤浩就是去接手燕京府的轉運使。
但後來在金人南下燕雲之時,被金人俘虜,到靖康元年被放回開封,隨後因病請辭。
這幾年被人引薦,在地方做官。
“為人跋扈者,有雷霆乾練之風。”趙寧說道,“眼下朕缺一個能為交鈔普及頂事之人。”
“不是有張九成嗎?”
“張九成太年輕,他適合去做事,不適合在朝堂上頂住反對派們的壓力,而呂頤浩卻肯定可以。”趙寧神秘笑道。
高俅這才知道一切都在趙官家的安排中。
“交鈔一事,關乎無數人的生計,不會風平浪靜的。”
這時,外麵才說道:“官家,呂元直求見。”
“讓他進來。”
呂頤浩進殿後,行禮:“臣參見陛下,萬歲。”
“不必多禮。”
“謝陛下。”
“聽聞你這幾年在河北東路的政績不錯?”
“都是陛下新政人心所向,臣哪裡敢居功自傲。”
“知道朕找你來為何?”
“臣不知。”
呂頤浩其實知道。
因為從正月開始,官場內部就關於左相一事議論紛紛。
下麵推薦了不少名字,但不知道哪裡傳出來的風,左相可能是前河東東路轉運使呂頤浩。
傳著傳著,呂頤浩居然進京了。
這傳聞基本上就成了既定事實。
“朕想讓你入政事堂,拜你為左相。”趙寧言簡意賅。
呂頤浩則演技到位,連忙跪拜:“臣何德何能。”
“你先起來。”
呂頤浩起身。
一邊高俅儘收眼底,他心裡隻說了一句話:繼續演!
“謝陛下。”
“左相不是那麼好當的,國朝多事之秋,從東京到太原的官道已經準備修了,朕想讓你從這件事開始做起,你怎麼看?”
“這修官道自然是千秋之計,萬世之功,且以交鈔為俸祿,能讓民夫拿到錢,是最好不過了。”
“可現在有一部分人已經給朕奏疏了,他們說這樣會破壞交鈔的信譽。”
“陛下,行非常之事,必用非常之計,不必再議部分人的想法,事成則大勢在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