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刻急行軍,趕去支援楊再興,一起對付李成。
這樣他們可以快速獲勝,重新拿回遼東主戰場的優勢。
二、趕路,但是稍微慢點趕,不著急。
這種事無法量化,誰敢說他齊王是故意慢的呢?
有什麼證據?
我儘力了啊!
我急匆匆趕到的時候,楊再興部已經支撐不住,全體殉國,我部一怒之下全力出擊,滅掉所有的金軍,為楊再興部報仇,也為大宋守住了遼東。
趙諶明白,這第二種辦法,是政治鬥爭的基本操作,而且彆人想要抓他把柄都幾乎抓不到。
最後一大半的功勞還是他趙諶的,因為按照軍政院頒布的軍功製度,就是這樣。
這樣,河北係失去了一支精銳,嶽飛實力受到打擊,遼東係賺了功勞和威望,又有底氣提更多資源,還會有更多人占到他這邊。
這實在是太妙了!
張青此時正在整編隊伍。
趙諶疾步走過來,突然說道:“張都統,立刻集結所有兵馬!”
“去哪兒?”
“去支援楊再興!”
“殿下,這……”
“這是軍令!”
“是!”
七月初七,趙諶部做了短暫的休整後,快速向楊再興部挺進。
七月初八,李成部距離楊再興已經隻有二十裡,兩軍在鼎山北部形成了對峙。
李成知道軍情緊急,中午吃完飯,他又立刻下令行軍。
他打算今天就與宋軍交手,並且派一支騎兵切斷宋軍的退路。
李成這個人打仗非常果斷,要麼不出手,出手就必然會置對方於死地。
“報!楊統領,張參軍,金軍正向我軍快速推進,預計至少三萬人以上!”
張節夫說道:“我軍剛經曆了一場大戰,現在不能再貿然交戰了,趕緊撤吧!”
“不能撤!”楊再興說道,“我們來這裡就是來殺金賊的,現在金賊來了,焉有撤的道理!”
“但對方還有三萬兵馬,而我們……”
“我們尚有數千精銳,背嵬士卒亦戰力十足,人人願戰!人人敢戰!”楊再興站起來,慷慨激昂說道,“彆說來三萬,來十萬,也一樣打!”
“這萬萬不可……”
張節夫還想勸說,楊再興又說道:“張參軍,若是嶽帥在此,他會如何抉擇?”
張節夫愣了一下,說道:“他會……好吧,他也會選擇打!”
楊再興要打,能不能打?
還真能!
因為曆史上,嶽飛部就曾經打完拐子馬,轉身繼續迎戰鐵浮屠。
古代軍隊一般不能在一場大戰之後,繼續麵臨另一場大戰。
但極少數精銳可以。
嶽飛的軍隊,就是這極少數中的一支。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