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
王宗濋立刻跳了起來:“汪博彥,今日議事乃是天子親命,宰相主正,你敢質疑天子!”
“臣萬萬不敢!”汪博彥連忙跪下來了,高呼道,“陛下,臣也是為了大宋,為了百姓,若是臣在這個戶部侍郎的位置上終日渾渾噩噩,便沉默不言就是了,臣何苦如此!”
“汪卿快快請起,朕自然是知曉汪卿為了大宋,殫精竭慮。”
汪博彥這才起身。
趙寧繼續說道:“朕今日要召開這場議事,原因無他,此事牽涉甚廣,但諸位皆在京師為官,對地方,乃至更廣的民間,所知卻並不多。”
趙寧似乎也不賣關子。
今天就把話說開了。
他站起來,走下去。
“昔年前唐授地方於大權,則藩鎮林立,國之不寧,今日大宋收權朝廷,諸公權柄甚重,於內維穩功不可沒,然則權柄為虛,地方為實,與打仗一般無二,嶽帥也要聽一線的斥候和將領的彙報,才能決斷於未然。”
趙寧這話的意思很簡單,權力再大,也得了解清楚真正的實情,才能決斷,否則空有權力,不知如何用,與沒有有什麼區彆呢?
說到底,行之有效的管理,必然要求掌握關鍵信息。
趙寧越發感覺到,時間到了靖康十二年,他的穿越者優勢已經越發薄弱。
曆史的軌跡已經改變,原來那個大宋朝,在許多方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他不可能再按照他對書本上的認知,再去對症下藥。
“為此,權知開封府府尹才在京畿路查閱了民間私營借貸的諸多案例,僅僅京畿路已經有了不下三十餘個借貸點,這足以說明問題的嚴重性。”
“範致虛和汪博彥所言皆有道理,青衣社之類,必然要嚴懲,民間自然也存在許多真正想要做點借貸生意的,可是,如何鑒定二者之區彆呢?如果無法鑒定,莫非要任由青衣社之流偽裝後,為非作歹?”
範致虛接過話說道:“陛下聖明,臣認為,以現在的形勢,嚴格管製,對天下,對社稷安定,是一顆定心丸,此事絕不僅僅隻是民間借貸這麼簡單。”
“哦,卿此話怎講?”
範致虛說道:“這些年在陛下的聖明裁決之下,我大宋對外征戰赫赫武功,萬民無不敬仰,然則……”
他欲言又止,大殿內其他人注意力皆在他身上。
趙寧平靜地問道:“大膽地說,今日朕不以言論罪。”
“然則前唐開元之時,亦是宇內清平,歌舞盛宴,卻在天寶之中,短短十數載,神州陸沉!”
範致虛此話一出,大殿內所有人神色都變了。
“此番,我大宋十之八九兵力皆在邊疆,若是有人效仿安祿山之舉,民間恰好有大量私人借貸,為亂臣賊子提供大量錢財,購買糧食、軍備,又該如何!”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