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件事情很奇怪。”
蘇塵問道,“唐大師你是怎麼知道這東西是明代的呢?而不是明代之前的呢。”
“這個啊。”
唐大師笑道,“這個我不是在這個手鏈上看出來的,而是在其他東西上麵看出來的。”
他圍著那一堆物件轉了一圈,從裡麵挑出一塊白玉出來,這是一塊白玉的玉佩,樣式非常精美。
“俗話說得好,亂世黃金盛事古董。”唐大師侃侃而談,頗有一副古董大家的風範。
蘇塵點點頭道,“這我倒是知道。”
在龍國的曆史上,每當朝代興盛的時候,就會產生一批掘墓的人。
這些人常年出入在地下,並且經常盯上一些大人物的墓穴,甚至有些朝代之中,那些當權的人也會監守自盜。
這樣就導致了在某個興盛時期之中,會出現大量的古董出現,在民間也會掀起一陣古董之風,並且在這些古董流通也伴隨著大量的權錢交易。
同時,這也會導致一個問題出現,那就是大量的假貨仿製品贗品也會出現在市場上,所以像唐大師他們這種靠著鑒寶來賺錢的大有人在!
同時,在這市場上麵也有著大量的造假高手存在,甚至有些造假高手造的假就算是你將真品拿過來也分辨不出來。
可,這隻是盛事的。
一旦到了兵荒馬亂的時候,那個時候古董文物就不值錢了,相反這些東西一點價值都沒有,遠遠不如黃金這種硬通貨值錢!
可是如今龍國發展越來越好,甚至經濟是蒸蒸日上,如今這古董行業又算是活了過來,甚至有些古董都直接拍出了天價,所以葉苗才說有好事!
“蘇老板說的對,現在古董是很值錢的。”
唐大師似乎很詫異蘇塵竟然也懂這些門道一般,“還是繼續說說我怎麼看出來這是明代的物件的。”
他拿過那塊白玉玉佩,“明朝時候,那個時候最流行玉,天工開物之中還有記載。”
宋應星《天工開物》記載了當時運玉材的盛況“凡玉由彼纏頭麵,或溯河舟,或駕駝,經浪入嘉峪,而至甘州與肅州,至則互市得興,車入中華,卸萃燕京。玉工辨璞,高下定價,而後琢之,良工雖集京師,工巧推蘇郡”。
“由此可見明代玉器的興盛。”
“不僅如此。”
蘇塵接道,“在某個地方還有金陵十三釵,裡麵出土的大部分都是明代有名的玉器。”
“蘇老板說的對。”
唐大師繼續笑著說道,“而我現在手中的這個玉佩,我曾經在某個收藏家手中見過同樣的玉佩,他那個也是明代的,所以我才如此肯定。”
葉苗無比高興,她連忙道,“還請唐大師您繼續鑒賞一下,這塊玉佩值多少錢?”
那唐大師沉默半晌道,“得加錢。”
什麼?
葉苗沒聽清一般道,“唐大師您什麼意思?”
“剛才的二十萬隻是鑒定手鏈的錢,現在如果要堅定這一塊玉佩的話。”唐大師笑道,“還得加二十萬才行。”
得加錢!
要鑒賞可以啊,但是得加錢。
葉苗似乎一臉不可置信道,“可是唐大師你不是說二十萬的費用就可以了嗎?”
“可以是可以。”
唐大師笑道,“我也可以不要錢,或者你可以把這裡的東西分我一點。”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