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不賣的話,也太虧了啊,明明工作小組已經給了價碼啊,咱們就隻能白白的捐了?”
有人不甘心啊。
惹得已經看開來的人恥笑。
“那你就賣一個試試,看看以後還會不會有人重用你?田產什麼的都不是重要的,這時代能站穩活下去才是真的!誰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一句話,說的大家沉默了。
是啊,如果不是結束了戰亂,那些地,雖然名義上屬於他們,但是能保住嗎?
這些人都是一些有一些小地位小權利的人。
這些人的想法,也在聶力的算計之中。
為何這麼說?
這些人啊,田產不會太多,但是人數卻是不少。
尤其是在國府的中低層公職人員占比非常高。
為什麼這麼說?
有賴於以前的識字率和讀書率!
無論什麼時代,窮文富武是鐵律。
但,即使是窮文,也不是誰都可以,學費,筆墨紙硯,哪一樣不要錢?
從根子上就篩選下去了真正的普通人,即使有,也是鳳毛麟角。
而這些小資產小地主階級的人往往眼界和能力以及關係都不會太大,最終他們的孩子,也就是進入某一個單位謀一個差事。
所以,這些小資產階級,小地主階級,出這種基層公職人員是最多的。
聶力的這一招,就是利用了他們,想又不想的心思,讓他們自己選擇。
這些人一個人擁有的土地不算多,跟榮家這種沒法比,但基數大啊。
總的占比可不低。
兵不血刃的收了這些人的土地,才是聶力的算計!
不然真的買,褲釵子賣了也買不起。
國家都得破產。
而,大家都在討論的時候,聶力讓任公組建的工作組也終於完成。
下達了這次土地政策真正的規範。
第一點就是,不強迫人捐獻土地,也不拒絕人捐獻土地,但對於榮家這種主動為國家分憂的人,會進行鼓勵。
也會進行一定的補償。
詳細規定了捐獻數目所會享受的待遇。
像是榮家,就打了個樣。
首先,擁有部分廠子免稅三年的優惠政策,其餘的,比如在貸款方麵會給予一定的支持,還有什麼一些綠燈操作。
這些都變得有規章可以依靠。
同時,也頒布了此次的試點城市,首先就是京城還有申都兩個大都市。
當這個規章出現時候,讓無數京城人和申都人集體失聲。
底層擁有土地或者沒有土地的人是狂歡。
擁有幾畝土地的百姓,首先狂喜。
田地在手,能賣一筆錢,直接賣給國家。
按照市價!
然後,國家還會把土地再次通過分地的形式還給你,按照人口進行劃分。
這一來一去,憑空得到了一筆錢,土地也沒有少。
隻是,失去了所謂的所有權。
但是管理權還在啊。
也就是,這地隻要我不賣,我愛咋的咋的,誰也管不著。
天下還有這樣的美事兒?
頓時,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