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手啥?人家憑本事賺到的錢,憑啥燙手啊。”
可也有人酸啊。
“就這麼個玩意,就賺了咱們好幾輩子都賺不來的錢啊,當官也太好了啊!”
可馬上就有人不樂意了。
“什麼叫做當官好啊,是人家腦子好用,用聶總的話來說,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你要是羨慕,你也去發明啊,沒人攔著你!”
這種報紙上的消息,早就傳遍了大江南北。
有了魯樹人這個珠玉在前,凡是有想法的人都在琢磨,發明個啥!
是不是自己也可以暴富?
彆說,還真的湧現了不少有用的發明。
比如,淮西某縣的一位農民,發明了一種可以給生薑打洞的機器,螺旋轉,能深入泥地,不費力氣的打出深孔,把生薑種子放入,省時省力。
什麼水力秧苗運輸設備,春耕時節,農民都要從秧苗田把秧苗運出,以前都是靠簸箕來挑,現在隻要在田間鋪上小軌道,就能大批量地把秧苗運到路旁。
這裡麵有的發明有用,有的隻是改進,涉及專利的衝突。
但,這種現象是好的。
極大的轉變了百姓思維,原來,地還可以這樣種。
這還隻是農業方麵的,其餘方麵更是絡繹不絕的出現一些發明。
像是槍支生產線的改造啊,像是什麼自行車多種用途啊,反正你能想到的,老百姓都能給你研究。
這種情況,還促進了知識的傳播,也讓百姓認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
以前很多人因為錢,讀不起書,讓孩子輟學,後來雖然聶力建立了不少的基礎小學,但那玩意說實話,也隻是麵子活。
強製?行!
那你得保證每個地方都有學校吧?
就算是聶力去賣血,也不可能幾年時間內覆蓋全國。
光是教師這一項,就是大問題。去哪找那麼多的合格教師?
所以,這些年雖然陸續的建設小學,可還是有人不是那麼熱衷上學的,但自從這些發明創造需要知識鋪墊後,上學的熱情高了很多。
一件事兒帶來的,那是全方麵的提升。
以點帶麵,群眾爆發的熱情讓專利局的人忙的不行。
人手都擴充到了三百人,但還是不夠用。
京城,魯樹人在東來順的包房裡,跟老師任公和同窗常凱仁,正對著剛剛片好的羊肉,美滋滋的涮鍋子。
這天氣,吃點鍋子,美的不行。
魯樹人吃的差不多了,這才頗為矜持的舉起酒杯:“老師,樹人能有今天,全靠老師栽培,這杯酒我敬您!”
站起身,恭恭敬敬的給老師倒上一杯蓮花蜜,據說這酒最是補身體,適合老人喝。
隻是價格居高不下,魯樹人是花了大價錢才搞來的。
任公也放下筷子,欣慰的看著魯樹人。
“樹人啊,老師也沒幫什麼忙!這酒可不便宜啊。”
隻是眼神中毫不掩飾欣賞,喜愛。
隻有一旁還在對著羊肉炫的常凱仁頗為吃味的說了一句:“樹人現在可是大財主了,老師您就算是讓他天天給您供著喝,也花不完。”
常凱仁很難過。好像自從土地改革開始,這位陰陽師同學,就產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曾經,他是那個狂傲不羈的詩人,對任何事情都有憤世嫉俗的感慨。
每每都能說出讓人渾身不舒服的詩句。
但,自從進入土改小組以後,狗子你變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