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也不是光鮮亮麗的記者,身上帶著不知從哪裡弄出來的泥汙。
“大爺,您怎麼不在救災帳篷那休息啊,跑這裡乾啥啊!”
大爺表情動了一下。
“想休息,但閒不住!”
“年輕人都去幫忙了,我們這些老骨頭乾不來重活了,但能乾一分是一分吧。”
記者愣了一下。
“您不知道嗎?全力支持重建工作,您要不彆乾了啊。畢竟您歲數也不小了、”
可老漢卻堅定的搖搖頭:“那不行,天下哪有我們歇著讓幫助我們的人忙活的?”
“這個理到哪也說不過去。”
“娃,你們能來都是冒著風險的,所以我樂意跟你們說兩句,但我現在去忙活了,你們采訪彆人吧!”
記者愣愣的看著大爺的背影。
“記下來,大爺說的話。”.gonb.
今天他被大爺上了一課。
理,在樸素的老百姓這裡又有了新的解釋。
而接下來,記者不斷的走訪。
當看到那些在忙活著給前線清理衝毀房屋的士兵做飯的女人們時。
他又有了新的認識。
“大娘,大姐。你們這是?”
一個大姐聊起來眉前發絲,露出淳樸的微笑。
“給戰士們還有我們男人們做飯呢!”
記者好奇的問道:“這是誰要求的嗎?”
大姐捂著嘴,淳樸的笑了。
“你這孩子挺有意思,這事兒還用誰要求啊?天南海北的人都來幫我們,我們彆的能力沒有,炊事班的人不夠,我們就自發的過來了!”
“禮尚往來,這不是從咱老祖宗那就傳下來的禮嗎?”
一群女人一邊揉麵,一邊的笑了。
笑的很大聲。
記者怔怔的看著眼前的這一幕。
“大姐,我能給你們拍張照片嗎?”
大姐笑著說道:“那感情好啊,等我們收拾一下啊。隻是我們這樣子醜得很,可不能上照片。”
說是收拾一下,也隻是擦擦汗,把淩亂的發絲收攏一下,然後把沾著麵粉的雙手,放到背後。
記者搖搖頭:“大姐,不用,我認為你們現在的樣子最美!”
大姐被誇的還有些不好意思了。
“行,那我們接著乾活,你樂意拍就拍吧。”
記者把這淳樸的一幕幕拍下來,最後,形成了一段通稿。
結合著前大爺那的采訪。
次日一早,一篇名為“理和禮”的報道橫空出世。
此報道一經發布,得到了無數人的讚賞。
“這才是咱老祖宗的禮,對勁兒!”
“就是,很有深度!這才是獨屬於我們民族的浪漫!”
災區,無數人都在關心,牽掛。
隻是有的去了,有的人沒有去,堅守自己的崗位,但都用自己的能力奉獻自己的力量。
你不能說那些火車的工作人員,沒有直接去災區救人,就說人家沒有出力。
因為,沒有他們堅守崗位,轉運物資,去再多的人,也是白搭。
你也不能說那些整日裡為生活奔波的人,拿出那十幾二十塊,捐給災區,就說這個人寡淡,沒有愛心。
因為,你可能不知道,那是他們一家,一個月的生活費。
也不能說那還是懵懂之年的小孩子,捐出那一毛,五分不值一提。
因為,那可能是他們剩下來買辣條小吃的錢,在他們的年紀,能用自己買最喜歡零食的錢捐出去,就是他們的全部。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