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嵩心思電轉,也起身往外走。
“嚴大學士……”
“禮部!”
“翟……”
“禮部!”
李本:“……”
活不能讓我一個人乾吧?
我也去!
~
禮部,四大學士齊聚,上來就要有關洪武朝永青侯李青的所有資料。
這讓禮部上下悲憤又無奈。
這不是欺負人嘛!
俺們剛整理出個眉目,你們就來竊取勞動果實,這都搶,還要不要臉?
說好的伐冰之家不蓄牛羊呢?
奈何,如今內閣是絕對的霸主,尚書侍郎等一眾官員,個個敢怒不敢言,眼瞅著各種史料被打包帶走,那模樣……就跟被糟蹋的小媳婦兒似的。
…
隨著深入了解,永青侯李青的形象愈發鮮活、立體……
沒品兩個字,在內閣幾人心中油然而生。
本事是有,且不小,可品性簡直不忍直視。
太祖那樣一個人,都能被其氣的罵娘砍人,實令人無法想象……
同時,對李本的說法,不再嗤之以鼻。
那般沒品的永青侯,可是太遭人恨了,明的暗的各種攻擊不斷,可李青就是不死。
就連亡命之徒持凶器趁夜殺到家中,都沒能要了他的命,反而一個沒跑掉,實在不可思議。
不由得,幾人想起正統年間,關於第二個李青的一件事來。
那時,那個李青還不是永青侯,群臣殺上門……正統李青的選擇,跟洪武李青毫無二致。
——殺!
殺了好幾個官兒。
幾人越看越覺得邪性……
該不是真被李本言中了,兩個永青侯就是同一個人吧?
不過,退一萬步講,即便李青修道有成,壽祿奇長,這年齡也對不上啊。
那時,第二個李青還是弱冠之年的形象呢。
要知道,就連口口相傳的張仙人,都是一副老人模樣,李青何德何能?
李本卻是更加堅定想法,道:“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
似乎是為了驗證李本的猜測,僅又兩日,皇帝再提《論·永青侯》,這次論的是第二個永青侯。
理由與第一個毫無二致。
——永青侯之名,不足以彰顯永青侯之功。
六部九卿被皇帝的這迷之操作,整的暈頭轉向,內閣幾人卻是有種荒誕即將照進現實的荒謬感。
於是乎,
第一個永青侯的生平,還未發掘徹底,第二個李青的生平種種,也提上了日程……
接著,神奇的一幕出現了。
“本官要的是景泰朝李青的資料,不負責查閱洪武朝李青的生平。”
“大人,這就是景泰朝的李青啊。”
反之,亦然。
李青,李青,傻傻分不清楚……
隨著持續展開,實錄中沒有記載到的東西,在大明曆代帝王起居注中,得到詳細補充……
像,太像了。
兩個人的相似度之高,簡直如同一人。
同樣醫術高明,同樣武藝超強,同樣政治手腕高超,同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同樣在皇帝跟前自稱道士……
就連說話氣死人不償命的性格,都如出一轍!
甚至‘欺朕太甚’這個詞,貫穿大明曆代皇帝。
最早可以追溯到成祖。
畢竟,太祖人狠話不多,通常都是直接砍人。
越查越像,越像越像……
荒誕的念頭不再局限於沈煉,以及內閣四人,逐漸蔓射、蔓延……
同時,一些個敏感的大員,又發現了一個值得被注意,卻一直被忽略的人來。
——李長青!
此人不是永青侯,也不叫李青,可其性格、技能……也與永青侯李青十分相像。
完美彌補了因兩任永青侯離去,形成的空白。
不同的是,隨著正德皇帝的離去,李長青便也很快隨之消失了,並沒有攪動大明風雲。
可這個李長青,卻給他們一種極強的李青既視感……
若第二個永青侯和第一個永青侯是同一人,那麼,李長青會不會也是他的‘分身’呢?
如若真是如此,那麼……他的真實年齡又是幾何?
還有……
李青會不會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