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
李雪兒點頭道,“有人將研發方向瞄準了載人,有人將研發方向瞄準了速度……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既豐富了交通方式,也對大明各地方的經濟流動,帶來了正麵影響,如地方上的時令瓜果……”
“不過,這幾類研發方向,李家並未參與其中,隻專攻續航。”李雪兒道,“李家一旦參與,其他人就沒法玩兒了。”
李青微微點頭:“伐冰之家,不蓄牛羊。以李家的體量,必須要適當的讓利,不然就破壞了經濟生態。”
頓了頓,看向李信,問:“家都分好了?”
“基本差不多了。”李信說道,“我的那些個弟弟,都給建造了極大的豪華宅院,足夠他們和兒孫居住,且每年都會給一筆足夠他們自己和兒孫錦衣玉食的錢,不過,條件是不能經商。”
李信解釋道:“這是父親的交代,父親說,若李家子嗣都從商,對大明經濟來說,將會是滅頂之災。”
“此外,父親還定了遺囑,他之後的李家家主,供養對象隻鎖定兄弟,若家主走在兄弟前麵,新任的家主依舊要供養,直至其生命終止,屆時,要一口氣給一筆巨額錢財,足有其子孫置辦家業的錢財……”
李信將父親的遺囑儘數道來。
言罷,問詢李青,“父親說過,若您有異議,以您為準。”
李青默然少頃,頷首道:“這很合理,沒有改動的必要。”
子子孫孫,無窮儘也。
連朱家都扛不住一代代的供養,何況李家?
李家這個資本家是引導諸多資本家的引子,必須保持競爭力,基於此,財富就不能過於分散。
不過這樣的分配方法,已經比一般的富紳之家好多了。
看似供養對象隻是兄弟一個,實則供養的卻是兄弟一大家子,等這個兄弟沒了,其子嗣也都能獨當一麵了。
其底蘊足夠五代人衣食無憂!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五世之後,李家雖不再給予供養,卻也取消了不得經商的限製。
總體來說,這種分配方式不能再好了。
昔年,李青曾提出了類似‘推恩令’的家產繼承政策,可也就隻存活了一時,很快就被強大的‘世情’給滅了。
時下這項政策雖還在,卻是早已名存實亡。
沒辦法,就連最普通的百姓之家,也是極度排斥,不願遵守。
因為這是家產集中繼承,是確保香火延續的最好方式,沒有之一。
畢竟,即便是如今的大明,仍還是個生產力匱乏的時代。
在生產力極度發達之前,這種現象不會以任何人的意誌而轉移!
這刻入骨髓數千年的觀念,想改變,朝廷不行,皇帝不行,李青也不行……有能力改變它的唯有一個——新時代!
李青籲了口氣,道:“就這樣吧,我完全沒意見。”
李信悄然鬆了口氣,點頭道:“既然太爺您沒有意見,那我就寫入李家家規之中了。”
“嗯。”
李青忽又想起了什麼,問,“你對胡宗憲可有了解?”
李信怔了怔,隨即明悟,說道:“此人頗有謀略,無論能力,還是品性,都是上上之選,做一個封疆大吏綽綽有餘,領兵掛帥亦不在話下。”
聞言,李青不再憂慮,輕笑道:“如此就好,不過……能不打,最好還是不打的好。”
李信遲疑了下,問道:“太爺,您也讚成皇上收取西域?”
“當然!”
“可西域……似乎沒什麼價值啊。”
李青笑道:“現在是,未來未必是。”
朱厚照沉吟了下,說道:“算經濟賬的話,確是個賠本買賣,不過,就當投資了嘛,虧了也能承受,賺了可就賺大了。”
“一定會賺,賺大發。”李青語氣篤定的說。
~
欠四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