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緩緩點頭,說道:
“侯爺明鑒,若把大明比作一棵參天大樹,那甘.肅就是粗壯的樹杈,此地則是一根枝丫,這根枝丫是否能開花結果,果實是否飽滿,主要看能吸收多少養分。”
“這個比喻很恰當,卻不十分準確。”李青說道,“讓這根枝丫逐漸壯大,最終成為大樹乾的強大分枝之一,再開花結果,碩果累累,才是最終目的。”
楊彩拱手稱是:“侯爺高見。”
李青一笑置之,正色道:“大災初定,又遷徙了這麼多百姓,嘉峪關內一片凋敝,經營建設需要錢糧,可朝廷也無法完全給所有百姓兜底……記著,朝廷撥付的款項,非必要,儘量在關內花費,如此才能帶動關內的建設,關內富裕了,才能吸收更多的養分……”
楊彩一一記下,頻頻點頭……
大略方針定下,李青這才換了個相對輕鬆的話題:
“想要讓百姓心無旁騖地大力建設,如何分配是重中之重,務必要讓百姓相信‘多勞多得’,同時也必須踐行。”
“是,下官謹記。”
李青轉移視線,瞧著遠處空曠的大地上,布滿了辛勤勞作的百姓,生機勃勃,萬物競發的氣象,實令人賞心悅目……
“開荒最是辛苦,飯食上,儘量多些油水,不要過於節儉,人扛不住。”
“是,下官明白。”
楊彩滿臉正氣的說道,“除了一些小吏、仆役,享受一些特殊優待,餘者,全用到了正處,下官敢拍著胸脯保證,一文錢都沒有截留。”
李青知道所謂的一文錢沒有截留,並不絕對,至少不體現在吃穿用度上。
不過也很好了。
這些花不了多少錢,且錢花出去也都是流向了百姓,繼而在百姓之間流轉。
無論白銀,還是寶鈔,流動的錢才是錢,放著不動隻是鐵疙瘩、廢紙……
李青不是眼中容不得沙子之人,相較於楊彩的能力,一點小瑕疵犯不上計較。
十官九貪的現象是常態,無關大明,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如此才好,你前程錦繡,不要做丟了西瓜撿芝麻的傻事。”李青給了不算重的敲打,接著道,“這邊有你我也沒什麼不放心的,不過,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關內現階段能夠提供的養分有限,完全依仗關內也不現實,過兩日我會去一趟哈密,與忠順王拜牙即好好談談。”
楊彩驚喜之餘,又十分震驚。
永青侯的權勢他是知道的,卻怎麼也沒想到會這般大。
雖然嘴上說著“談談”,但無論是語氣還是神態,楊彩都感覺是去下命令。
這簡直是行走的皇帝!
永青侯擁有的自主權、行政權之大,怕是就連代天巡狩的欽差,都要退避三舍……
楊彩咽了咽唾沫,試探道:“下官能與侯爺一起去哈密,會見一下忠順王嗎?”
“啊,是這樣,侯爺心中裝的是大明萬裡疆域,自然不可能在此久留,下官隻是想借著侯爺之威,敲定具體事項,也省得他日侯爺離開之後扯皮……”
楊彩乾笑道,“您看……?”
李青想了想,微微頷首:“這樣也好,不過,你現在還隻是四品,未來相處不可借我之名以勢壓人,雖說西域的王還不如大明的伯地位高,但其權勢卻非大明的伯能比,今西域已是大明的一份子,不要擺出天朝上國的優越感,這不利於融合,況且,人家也是大明的官員。”
“哎,是,下官理會的。”
楊彩連忙保證,訕笑道,“且不說為國為民,單就是事關下官前程性命,下官也不會不顧大局。”
“你明白就好。”
李青幽幽歎道,“之後,百姓的思想觀念也當好生引導,自西域成為大明一份子之後,就沒有西域蠻子了,要想儘辦法消除雙方的心理對立。”
“是,下官遵命。”
“李時珍現在何處?”
“侯爺稍等,下官這就去請李太醫來。”楊彩一揖,匆匆去了。
李青席地而坐,繼續欣賞著萬物競發的景象……
近兩刻鐘之後,李時珍隨楊彩走來。
楊彩人領到,忠誠儘到便告退了,給二人留下談話空間。
“醫術傳授的如何?”
李時珍拱了拱手,道:“還能差點意思,估摸著再有一個月就差不多了,其實百姓之中本就有會醫術的,一些個常見的病症大多也會醫治。”
說話間,李時珍也在一邊坐了,道,“下官主要針對的是嬰兒,這些百姓中,一大半都是青壯男女,不久的將來,勢必會迎來一大波嬰兒潮,新生命是大明未來之根本,不可不重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