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沒什麼,無非是薅羊毛,不過也不是逮著李家一家薅,讓去就去吧。”
“祖爺爺說的是,朝廷有令,自然不能不去。”李寶點點頭,又遲疑著說,“小寶隻是有些擔心,口子一旦放開,會一發不可收拾。”
“怎麼個一發不可收拾?”
“糧食大量外流。”李寶說道,“雖說江南的糧食一向過剩,可這一現象,並不是全大明都如此,如若把過剩的糧食輸出日本國,咱大明怎麼辦?”
李青欣然笑道:“你能想到這層,祖爺爺很欣慰,不過,朝廷也一直在往日本國輸出糧食,事實上咱大明的糧食,一直過剩。”
“未來也會一直過剩?”
“這自然不會。”李青想了想,道,“人口還在緩慢增長,氣候還未否極泰來,隨著時間推移,過剩的糧食會越來越少。”
聞言,李信也不禁擔心起來,道:“太爺,隻要賣與日本國的價格高於大明內部,那這個口子就很難堵上,大多數百姓是沒有大局觀的。”
李青說道:“理論上是這樣,可凡事要看多方麵,大明在變,日本國也不是一成不變,大亂鬥持續了近百年,亂戰持續不太久了,政權終會統一的,死了那麼多人,又有宣德薯、永樂豆、永樂米的輸入,隻要戰事一停息,生產必然恢複,到那時,日本國的糧食就不會短缺了。”
頓了頓,“當然了,這種情況維持不了太久,隨著戰事平息,糧食滿足,人口必然會迎來大爆發,日本國土太小,且土地貧瘠,還是會再次出現糧食短缺的情況。”
李青說道:“糧食是有保存期限的,能賺就先賺著,未來可以利用這個窗口期,也重新做出調整。”
李寶仔細想了想,道:“若統一之後的日本國,再次活不起……怕不是,要直接來大明搶了啊。”
李信哼道:“怕什麼,管教他們有來無回。”
李雪兒卻是說道:“日本國又不傻,這些年前來走私的倭寇,被戚繼光、俞大猷揍的那般慘……侵擾大明的可能性並不大,有軟柿子可捏,乾嘛拿雞蛋碰石頭?”
李寶看向祖爺爺。
李青微微頷首。
“這樣的話……確實不必太過憂心。”李寶說道,“祖爺爺,明兒個我就要去京師了。”
“怎麼,惶恐了?”
“也不是……”李寶撓了撓頭,“終究是第一次代表李家去京師,多少有些緊張。”
“凡事都有第一次,緊張正常。”李青鼓勵道,“過了這第一次,你便會發現,其實也就那樣兒。”
“這,這樣嗎?”
“就是這樣!”李青說道,“想當年,我被錦衣衛抓下山,第一次進京,第一次見老朱,第一次給大明皇後治病……我也緊張,我也惶恐,漸漸地,就習慣了,習慣了,就好了。”
李寶深吸一口氣,說道:“小寶不會給祖爺爺丟臉,不會給李家丟臉。”
李青失笑點頭:“你的能力足夠,聰明勁兒也夠,隻需保持平常心就好。”
頓了頓,“車馬,隨行人員都安排好了?”
李寶點頭:“來之前,才安排妥當。”
“少年,加油。”
李青拍了拍與他年齡相仿的小孫子,道,“趟過去,也就還好。”
“小寶明白!”
……
爺孫倆一個年歲大了,晚上起夜什麼的需要人照顧,一個明日就要趕赴京師,沒聊一會兒便都回去了。
小院又隻剩二人。
李雪兒問道:“你是不是可以清閒下來了?”
“目前看,是這樣。”李青說道,“至於清閒到何種程度,清閒多久,我就不知道了。”
“我那在京師的大侄子身體如何?”
“還不錯,挺好的。”
“那你……”李雪兒問道,“你是不是還要去找伊麗莎白?”
李青:“……”
“我可不是吃醋什麼的,就是……就是問問。”李雪兒知道近兩年李青不會去西方,因為兩個大侄子都不太好了,可她不敢保證,之後,李青還會不會去西方。
她的身體她知道。
相比兩個大侄子是要好上不少,可也真沒力氣再去西方了。
李青真要走,她自不會攔著,可終究是不舍,會難過。
李青知她所想,輕笑道:“放心吧,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不會再去西方國家了。”
“多長?”
“這個……我就說不好了。”
“是因為我嗎?”
李青點點頭:“嗯,因為你。”
李雪兒滿足的笑了,開心之餘,又有些歉疚,可又說不出放李青走的話,隻好安慰道:
“其實,你去不去影響不大,信任已經建立,佛郎機也開始遭受反噬了……”
李青也不想讓她歉疚,便道:“嗯,你說的都對。我不急著去西方,也是基於此。”
李雪兒露出愉悅的笑,道:“歇歇吧,早就該歇歇了,你太累了。”
李青嗬嗬笑道:“我從來不是個勤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