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貞吉的意思很明白。
你不進入事情本身,你就不知道自己的問題,也不知道彆人的問題,既不知己,又不知彼,談何作新民?
隻要你想準備,你就準備不完。
眾學子陷入沉思……
這跟他們原有的觀念大相徑庭,可偏偏無從反駁。
趙貞吉不急著繼續輸出觀點,假借喝茶潤喉,來讓學子們消化……
長久以來,先讓自己美好,再去讓世界美好,是所有人的認知,可今日聽了趙貞吉之言……
使他們的價值觀遭受到了嚴重衝擊!
或頹喪,或不服,或憤怒,或自我懷疑,自我否定……
偏偏就無可奈何。
難道聖人的學問都錯了?
難道這些年的努力都錯了?
沒有人能夠接受!
趙貞吉放下茶杯,開始往回拉,說道:“聖人之學自然無措,諸位同學也沒學錯!”
眾監生精神一振,一臉渴望的看向趙貞吉,急欲尋求心理安慰。
趙貞吉含笑說道:“我們以科舉為例,試問,誰又準備到必然能進士及第,再去參加科舉?”
“苦讀耽誤你們參加科舉了嗎?沒有,參加科舉耽誤你們苦讀了嗎?也沒有,參加科舉的路上,學子就不學習了?更沒有……”
“這何嘗不是事上練,破猶豫之賊?”
“這何嘗不是知行合一?”
趙貞吉說道:“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何嘗不是主張去私欲?”
“孟子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個‘獨’並非指的自己,而是事,完善小事,兼濟大事,這是一個句子,是一個整體……”
“孟子說的是順序,朱夫子說的也是順序,王陽明說的還是順序……”
趙貞吉說道:“今日非是論對錯,旨在開拓思路,朱夫子講萬物皆有理,何嘗不是再講事件本身的客觀存在?這沒有錯,王陽明講事上練,也沒有錯,哪有真正意義上完美的學說?偏用偏廢才是錯……”
趙貞吉沒有意味的講心學,而是以心學的方式去打開儒學,去修正孔孟學說。
且在此過程中,十分的保守、克製,主張陽明心學的同時,也對程朱理學予以肯定。
孔孟距離現在太久遠了,曆朝曆代,諸多統治者加以‘潤色’,時至如今,已然深入骨髓,沒辦法抽離出來了。
儒學下的意識形態不容更改,改則必崩!
隻能修正,隻能循序漸進的修正……
趙貞吉深知心學的恐怖,明白沒有孔孟為根基的心學,隻會更偏激,更狹隘。
故才以儒學展開心學,以心學展開儒學的方式來講學。
李青很滿意,非常的滿意。
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真正喜歡的心學展開方式……
趙貞吉並未再繼續下去,而是以時間為由適可而止,讓監生們去消化,去思考,去質疑……
唯有如此,才能潛移默化的改變固有觀念……
改革素來艱難,思想上的改革更是觸及靈魂,不能急,也沒辦法急。
其實,今日這堂課,趙貞吉已生動演繹了什麼叫事上練,以身作則點出了‘親民’。
其實,趙貞吉口中的“大字不識,固執偏見”指的就是這些人,而他也用實際行動,展現了‘親民’優於‘新民’的思想主張。
隻是,監生們沒有意識到這點。
趙貞吉也沒點出這一點。
不是不想,而是覺得等到學子們自己悟出來,才更有價值。
這也是他說自己會憤怒、會傲慢的原因。
他沒有憤怒,更沒有傲慢,如此,隻為學生悟出這一點的時候,能夠心中好受一些。
給他們一種‘我有私欲’,‘趙老師一樣有私欲’的感覺,以撫慰他們受傷的心靈……
李青看的明白,無比喜悅的同時,又無比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