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離譜的問題後。
江哲搖頭一笑。
隨後轉身在液晶屏上寫上了這個問題。
【蓋亞意識眼中的宇宙會是怎麼樣的?祂又會如何看待人類?以及祂又是何種‘人形’?我們有人見過蓋亞嗎?】
麵對鏡頭,他開始解釋:“蓋亞眼中的宇宙會是怎麼樣的?”
他沒有深入解釋。
而是直接在利用3d模擬了一顆全新地球。
輸入一係列數據。
地球外圈有一層若隱若現的金色紋理。
他邊模擬邊解釋:“這個金色紋理,在現實中的太空中往地球看,其實是可以看見的,現在假設這就是蓋亞的意識紋理。”
“接著請以祂的視角看宇宙。”
隻見3d模擬地球開始出現變化。
原本漆黑無垠的宇宙,在經過轉換地球的視角後,頓時變得明亮一片。
“答案得出:蓋亞眼中的宇宙是明亮的。”
為何明亮?
答案非常簡單!
“因為人的肉眼看見的宇宙是黑暗的,因為肉眼無法接收到宇宙全部的射線。”
“但當我們從能量體角度出發後,宇宙將會變得明亮一片。”
“也因此,太空人在空間中會感到壓抑,孤獨,沉寂,正因為是我們與祂們的身體不同。”
“如果我們是能量體的意識形態生命,那麼宇宙對我們來說,將不會是黑暗,而是明亮皎潔。”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
隻要有一點科學基礎,就知道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下的宇宙,是明亮一片的。
聽到這裡。
大部分觀眾首次聽到這種說法,較為新穎。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科學底子。
畫麵中的江哲又拆開了第二個問題:【祂又會如何看待人類?】
麵對鏡頭,江哲隻是反問了一句。
頓時令觀眾們陷入沉思。
“你們會如何看待你們身體裡的微觀世界?”
麵對反問。
觀眾們頓時皺眉不解。
因為很少人見過人體的微觀世界。
這時。
畫麵中的江哲又模擬了。
3d地球消失,出現了一個正躺在草地上睡覺的人類。
“這是離我們距離1米的男人。他正在側躺著睡覺。”
“現在讓我們放大這位模擬人。”
經過放大。
鏡頭與模擬人隻相差10厘米。
“這是十厘米視角下的人類的手。”
“可以看見人類皮膚猶如綿延不絕的山那般。”
“繼續放大:1厘米距離。”
“現在進入微觀世界。”
畫麵中的人類的手背出現了深褐色縱橫交錯的紋理。
看上去有些許雞皮疙瘩驟然疊起。
因為1厘米距離下的手背,實在是...難以入眼。
“接著放大,1毫米,100微米,10微米。”
放大到10微米時。
隻見一個充滿褶皺的細胞,如上千個白色油條交纏在一起的畫麵。
見到這裡。
觀眾們頓時戰術後仰。
“臥槽!這特麼是細胞啊?”
“太那個了...看得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好惡心!”
“...”
觀眾們頓時就被嚇到了。
因為微觀世界,顯然不像宏觀那般美好。
畫麵中的江哲繼續將人手背放大至1微米,0.1微米。
隻見0.1微米畫麵下。
出現了縱橫交錯且規律纏繞在一起的螺旋結構。
江哲解釋道:“這高度螺旋結構是人類的染色體,共有23對染色體,換算成條,有46條。”
“地球看我們就像是染色體嗎?”
麵對鏡頭,他搖了搖頭:“當然不!接下來才是地球看我們的模樣。”
他跳過了100埃。
而100埃的畫麵中,出現的是三根麻花,這種物質叫做脫氧核糖核酸,即dna。
繼續放大。
1納米。
畫麵中出現似三個螺帽連接成的“扳手”。
這是共價鍵與氫鍵結合成的有機分子。
接著10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