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第四種場域。
全場專家再度聚集目光,期待第四個答案的揭曉。
江哲揭開第四個答案:【穿透場域】。
穿透場域?
這個場域,似乎跟粒子有著共通性!
這是專家們對這個場域的理解。
麵對鏡頭,江哲開始細化的解答:
“穿透場域,其實有些晦澀。”
“這個也是十個領域中,最重要的一個場域,有它的存在的前提下,你們才能運用靈魂的其它場域。”
如果無法運用‘穿透場域’。
其餘九個場域哪怕存在,人類也無法運用。
所以說‘穿透場域’才是敲門磚,是如何讓靈魂獨自離開大腦的關鍵點。
聽到嚴重性。
專家,觀眾們頓時又打起了精神。
“大家隻需要知道以下即可——”
“什麼是粒子?”
“粒子,指能夠以自由狀態存在的最小物質組分。最早發現的粒子是原子、電子和質子,1932年又發現中子,確認原子由電子、質子和中子組成,它們比起原子來是更為基本的物質組分,於是我們稱之為基本粒子。”
“而基本粒子的穿透能力是與波長有關。”
“波長越長,粒子的穿透力越弱,波長越短,粒子的穿透力越強,因為波長越長,波的頻率越短,每份粒子的能量就越弱,但是波的衍射能力越強。”
簡而言之:
粒子性越強,則它的能量更大,亦是頻率大。
反之:波長=光速除於頻率,波長越短,穿透力弱,能量則更弱。相對來說,衍射能力越強。
關於這點。
現場專家們紛紛點頭認可。
這在《量子力學》中有詮釋,也正是江哲首日科普的:波粒二象性。
“關於剛才的解釋,也正是基礎的物理學。”
解釋到此。
江哲停頓一瞬,給觀眾們片刻時間消化。
畢竟普通觀眾對這些,還是比較陌生的。
官方直播間中。
聽到江哲有些許專業的詞彙,觀眾們紛紛皺眉。
表示有些許難懂。
“我去!基礎物理學?”
“主持人,你這樣對我們小學生,初中生不友好的,你造嗎?”
“有沒有大神簡化一下?”
這時。
畫麵中的江明忽然起身,對著鏡頭解釋:
“大家不用想太多。隻需要知道江爸在講‘穿透能力’就行。”
“直接理解這兩個點——”
“基本粒子的波長越長,穿透力越小。基本粒子的‘粒子性’越強,穿透力也就越強!”
這跟首日科普的“雙縫衍射實驗”道理如出一轍。
“靈魂,也是如此!”
“江爸所講述的重點,正是組成靈魂的穿透場域的解析。”
原本晦澀難懂的專業性詞彙。
被江明稍稍一科普,無數普通觀眾頓時理解不少。
結合江哲講述的‘穿透場域’。
原來隻需要理解兩個概念即可——
波長越長,穿透力小。
粒子性強,穿透力強。
觀眾們這才恍然大悟,紛紛給江明點讚。
畫麵中。
江哲微微一笑對著江明豎起大拇指。
而後轉身麵對繼續解釋:
“有了以上對粒子的基礎了解後。正式進入主題。”
“在微觀世界中,一個粒子的穿透性是有強有弱的。”
“例如一顆自由的粒子,它能穿透過10厘米的鋼板。而有的粒子,則無法穿透過10厘米的鋼板。”
“這都與它的‘粒子性’的強弱有關。”
“而我們的靈魂,亦是如此。”
“在微觀世界中的粒子,大多都帶電,也都與電磁產生相互的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