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
二月的時候,李意卿收到了家裡的來信,說是於嬤嬤很好,但是很嚴格,李意竹更是在信裡畫上了她站在火上的樣子,讓李意卿看著很是好笑,也猜到家裡的人在於嬤嬤的管教下,怕是吃了些苦頭的。
很快便到了元和二十年,今年的院試和鄉試一起舉行,院試在六月初舉行,鄉試在八月中下旬,時日上有些急促,但考過院試後,直接啟程去州府,趕上還是綽綽有餘的。
張自新因為要參加鄉試,打算五月就開始往益州城趕了,李意卿思索了下,也打算一起回去了,畢竟不出意外,明年二月他會參加會試,不如跟張自新一起回去,見一下兩年多不見的家人。
五月初,李意卿和張自新跟各自的師傅拜彆,然後啟程回益州。
雖然一路顛簸,但比冬日的時候好走了些,六月中旬,一行人到了益州城,張自新要參加鄉試,就在益州城之前的院子裡住了下來,打算鄉試結果出來前都在益州城。
李意卿和他在益州城住了幾天,再幫他梳理下功課便告辭了,他還要回家去見見家人,過些時日還要提前去盛京,參加會試。
“子清,幫為兄捎些物什回去?”
子清是李意卿回來之前,讓師傅取的表字,這字也是簡單明了,沈溫良也想用這個字告誡弟子。
因為聰明的人,想要走彎路太過容易了。
李意卿點頭,笑道:“都給你捎回去,還客氣些什麼。”
“那我給乾女兒捎的好玩的,還有給敬春的你到時候也要一起給啊,記得一定要說是我給的。”
張自新的乾女兒就是範敬春的女兒,他自封的,方麗娘是他表妹,按理來說,都這麼親近了,也沒必要整什麼乾女兒的。
整個大興,也就張自新把姨外甥女認乾女兒了,反正張自新把信寫回家的時候,張夫人白眼翻上了天,又有些哭笑不得。
“好,定會親自跟敬春哥還有你的乾女兒說是你送的,伯遊,預祝你鄉試高中。”
不出意外,張自新這次鄉試,問題不大,雖然王大儒好吃了點,但畢竟是大儒,又親自帶著教,還有他師傅偶爾提點,還有他每日監督,張自新本就不是什麼愚人,他相信,這次鄉試張自新定榜上有名的。
“子清,一路順風。”
兩人就此彆過,李意卿和林東是和商隊走的,倒是比先前他鄉試的時候慢了不少,整整坐了八天的馬車才到安慶府。
“李舉人,安慶府到了。”
正在車裡看書的李意卿聽到外麵商隊的主事的聲音,拉開了車簾,見安慶府高高的城門,臉上泛出了喜意。
離開安慶府已闊彆兩年多,期間很多事都是在家書上說的,錯過了很多,但是李意卿還是覺得中州此行,受益良多。
沒過一會兒,馬車行駛到李家外,林東急忙從馬車上下來,眼中滿是激動,他很想現在就去敲門,很想見到爺爺爹娘和妹妹。
但是林東還是忍耐住了,在馬車旁邊想要扶著少爺下馬車。
李意卿見此,擺擺手,笑道:“小東,快去叫人,咱這會兒可是還有一輛馬車的行李呢。”
當然不止是行李,一路上買要送親朋好友的禮,還有一半是張自新的。
“哎,少爺,我這就去叫人。”
林東興衝衝地過去敲門,李意卿跟商隊地人寒暄。
“砰砰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