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煦膝下無子,他死後,皇位由誰來做是個問題。
太後想讓趙佶來坐,宰相章惇指出趙佶‘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但太後還是執意要傳給趙佶,因為趙佶孝順,且詩詞歌賦具佳,很有才華。
趙佶即位後不久,便將章惇罷黜。
章惇:“......”
此時宋朝守舊派與變法派的鬥爭日趨激化,黨爭不斷。可謂是烏煙瘴氣。
加之趙佶也是個不會識人的主,忠言聽不進,讒言一聽一個準。
蔡京因為和趙佶一樣也擅長詩詞畫作,得到趙佶的賞識和重用。
而蔡京打著新法的旗號,卻是無惡不作,賄賂公行,賣官鬻爵。
另外一個叫楊戩的宦官跟二郎真君撞名了)先設“稻田務”,各種莫須有的強行征稅,逃稅者按盜匪處罪,使得百姓民不聊生,小規模的農民起義不斷爆發。
公元1119年,宋江起義、方臘起義相繼爆發。
阿宋打敵國一打一個輸,打內部起義軍卻是一打一個贏。
宋江、方臘等起義軍最後都失敗了。
趙佶還是個聲色犬馬之徒,後宮粉黛三千不滿足,還經常夜宿青樓。尤為一位叫李師師的歌姬,尤為受寵。李師師名冠汴京,趙佶經常乘坐小轎子,帶領數名侍從,微服出宮,和李師師過夜。
為了尋歡作樂,趙佶設立‘行幸局’,專門負責出行事宜。
荒唐的是,行幸局的官員還幫助徽宗撒謊,如當日不上朝,就說徽宗有排檔。次日未歸,就傳旨稱染病。
天子不惜九五之尊,遊幸於青樓妓館,並非光彩之事,所以趙佶總是小心翼翼,生怕被他人發現。其實多數朝臣對此都心知肚明,但卻不敢過問,致使徽宗更加放縱。
此時的宋朝總而言之,內憂外患不斷,趙佶卻隻顧自己享樂。
另一邊。
完顏阿骨打死後,由四弟完顏晟即位。
完顏晟見宋朝又弱又慫,便起了滅宋之心。
公元1125年十月,金國正式起兵伐宋。
金軍所向披靡,攻無不破,直指宋都汴梁。
趙佶慌得一批,咋辦啊!
趙佶驚恐地拉住蔡京的兒子蔡攸的手說:“真想不到金軍敢這樣長驅直入!”
說罷氣塞昏迷,跌倒在床下。群臣趕快灌藥急救。
趙佶蘇醒過來,伸手索要紙筆。內侍呈上紙筆後,趙佶寫道:皇太子可即皇帝位。
於是,二十六歲的太子趙桓受老爹趙佶的禪讓登基,是為宋欽宗,改年號為靖康。
趙佶則跑路,離開了都城。
然而換湯不換藥,趙桓與其父趙佶一樣,優柔寡斷,反複無常,對政治問題缺乏判斷力。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軍渡過黃河,宋都汴梁開始戒嚴。
趙桓有了跑路之心,太常少卿李綱上言:“天下的城池哪個能有都城堅固?而且宗廟、社稷、百官、萬民都在這裡,怎能丟掉呢!今日之計,應當整頓軍馬,團結軍民,堅守都城!”
趙桓這才決定守城,但第二天又打算跑,然後又被李綱攔住,李綱跪倒在地一邊磕頭,一邊痛哭,讓趙桓留下。
經過反反複複的拉扯,趙桓終於表麵答應,但私下卻派使臣去與金國議和。
最後帶回來的消息是:給金軍五百萬兩黃金,五千萬兩白銀,牛馬一萬頭,綢緞一百萬匹,尊稱金帝為伯父,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並派一個宰相、一個親王到金營為人質,等他們安全度過黃河,再放回來。
這可把李綱給氣個半死,說什麼也不能答應!若陛下執意如此,老臣隻好辭官。
趙桓安撫李綱,明天再說。
待李綱走後,趙桓轉頭就履行了議和條件。
而派去的親王就是趙構。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