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約的內容如下:
大秦和各國進行友好通商,但是為了方便管理,增加貿易量,大秦有三個附加條件:
第一條:各通商國,必須無條件接受大秦所使用的貨幣。
對於這第一條,各國君王和使者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下來。
原因很簡單,大秦的半兩錢,其精細程度,不知道比他們本國的貨幣好上多少。
秦半兩在他們的國家中本來就很受歡迎,甚至在一些小國中都已經開始流通。
雖然後麵大秦有可能鑄造新的錢幣,但是在他們看來,無非是金銀銅等金屬,這完全沒有問題。
第一條無人反駁,嬴羽嘴角微微上揚。
其實這第一條款之中,有兩個陷阱。
首先因為大秦是出口方,出口百錢的物品,可能才進口一錢。
在這樣巨大的差距下,各國的金銀銅錢,就會大量的流入大秦。
為大秦的經濟發展添磚添瓦。
其次在這些人的思想認知中,隻有金銀銅可以用來作為貨幣。
但是身為穿越者的嬴羽,自然知道還有一種更加先進的貨幣。
那就是白紙。
一旦推出紙質貨幣,那就真的是用白紙來換取各國真金白銀的錢財了。
當然短時間內,嬴羽是不會提出紙質貨幣這一概念的。
第二條:為了方便大秦進行海洋貿易,和保護商隊安全。
各國除了開放港口以外,必須承認沿途島嶼所有權歸大秦所有。
以便大秦水師護航和建立補給基地。
看完這一條款,所有人都沉默了。
在場的之人,沒有一個是傻子。
這就是實打實的在搶地盤啊,大秦水師若是控製了他們國家之外的海島,就相當於直接堵死了他們走出國門的路。
他們這些國家,想要發展海軍也根本不可能了。
門都出不去,船也不如人家,隻能俯首稱臣。
雖然想到了這些,可是他們卻不敢反駁。
第三條:為了促進通商國之間的交流和商人貿易,大秦會在各通商國內,免費開設學堂,傳授秦語、秦文等。
這一條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文化侵蝕。
以大秦如今天朝上國的名號,以及學會秦語能和秦商更好溝通這實實在在的誘惑下。
到時在他們這些國家中,絕對能掀起一股學秦文秦語的熱潮。
估計用不了多久,秦語在他們的國家之中就會成為第二大官方語言。
三條條約,完全在經濟、軍事以及文化上對通商國進行了入侵。
雖然不是殖民,卻勝似殖民。
估計幾百年之後,這些通商國的後裔,會把簽訂這三條條約的老祖宗們罵個狗血淋頭吧。
因為這完全就是在賣國。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
那就是幾百年之後,這些國家早已經成為了大秦的一部分。
“諸位,我大秦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
這三條條約也是為了保護通商國的利益,以及我大秦商人的合法權益。
若是沒有這些條約在,本太子可沒辦法說服商人們前往千裡甚至萬裡之外經商。
諸位若是沒有什麼意見的話,那就在合約最後右下角簽個字吧。”
嬴羽一臉真誠的看著眾人,緩緩開口道。
各國君王、使者麵麵相覷。
雖然他們的見識和眼光不如嬴羽,可還是能看出這條約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