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反對意見的大臣不在少數,他們之所以會如此想,也是人之常情。
他們會這麼想也是正確的想法,正確的判斷。
嬴羽對此也早有預料,他心中早就已經有了對應的方法。
於是嬴羽下發命令,“從今日開始,禦膳不可超過三個菜,尚衣局一月不可做超過兩次衣服。”
嬴羽命令一出,在場的所有大臣紛紛震驚,這種待遇,對於一個皇帝來說,實在是太過苛刻了。
他們想過嬴羽可能會做出一些出乎他們預料的事情,可當嬴羽真正發布命令的時候,他們才發現自己還是低估了嬴羽這位皇帝。
這位新皇帝還真是一位狠人啊,不然做事情的時候手段很心狠,對於自己同樣也狠。
“這隻是朕自己的意思,至於這位如何做,你們自己看著辦就行。”
話雖如此,一個國家的皇帝,這個國家最具權力和身份地位的人都已經選擇了如此。
那下麵的人,要是誰敢超過皇帝的待遇,那豈不是就是在說自己比皇帝還要牛?
真要如此的話那根本不需要皇帝治他的罪,同僚都會把它排擠的待不下去。
所以嬴羽雖說沒有下命令,要大臣們如何,當他已經說了自己的標準之後,剩下的話自然也不用多說了,大臣們隻能在這標準之下,而不能再之上。
明白的大臣,此刻,心中已經有了計劃。
他們第一時間就清楚了,嬴羽的用意。
這一部分大臣從一開始就是支持嬴羽的,所以在嬴羽做出這個決策的時候,他們第一時間就明白了嬴羽的用意。
這是要從上到下直接開始引領百姓,也做出類似的舉動。
這些精明的大臣,他們清楚,嬴羽之所以要如此做,其實目的並不是要大臣們也跟著他。
即便滿朝的大臣全都跟著嬴羽如此做,可是做官的人又能有多少?
嬴羽真正的目的是天下的百姓。
大秦的天下,百姓何其之多,如果每一人每日能省十文錢,那一日,整個大秦加起來,節約下來的錢糧,簡直不可想象。
嬴羽早就已經明言,即便大秦要對世界用兵,那也至少是三年以後的事情。
如果每日都這樣節省,那三年下來,可以節約下來的開支,必然是綽綽有餘的。
如今,大秦可以開源的地方都已經儘數用到了極致。
所以想要囤積資本的話,就隻能從節流這個方麵走。
此事明白天下大事的大臣們都了然於胸,他們自然是聰明人,就知道嬴羽的個性。
他從來都是那種說一不二的人,既然他已經發出了命令,那在未來,它必然貫徹執行到底。
今日朝會上的事情,也慢慢的在民間流傳了開來
先是鹹陽之中的百姓,對此事展開了激烈的議論。
因為他們根本不清楚,也實在想不通,為什麼在這樣的繁榮的時代,國家的皇帝還要選擇如此。
他們隻是普通百姓,雖說不懂大秦的什麼經濟政策,什麼政治決策。
但是他們能看到自己的生活,如今大變了個樣子。
他們實在也想不通,在這樣的時候,還記還能有什麼煩惱?
不過,民間之中也有“懂事”的人。
這些人有的是真正自己懂得國家形勢,當然,其中更大的一部分是國家特地派到民間的人。
他們要負責為老百姓,解釋各種背後的深意。
“我聽說皇帝陛下降旨,自己的膳食每日不可超過三個菜,這是為何啊?”
“這如今我大秦有的是錢,皇帝陛下何須如此啊。”
“如今我大秦根本不可能缺錢,陛下如此做,肯定有彆的深意。”
“彆的深意?這我就想不通了,如果皇帝陛下需要用錢的話,什麼地方不能弄到?”
此刻,人群之中,一位頭戴綸巾的人走了出來。
“以在下之見,必是我大秦未來有什麼地方需要大量的錢財,而皇帝陛下又不想加重我等百姓的稅收,所以才會如此做!”
這人的一番話引起了議論,百姓們的關注。
“如今我大秦,兵強馬壯,連孔雀王朝都不戰而降了,哪還有什麼地方需要用錢啊?”
“那羅馬、迦太基呢?還有那無儘的大海呢?”
那人再一說,即便是普通的百姓也懂了,因為嬴羽的普及,即便是最普通的大秦百姓,也已經知道了這個世界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原來,皇帝早就已經為了大秦之外的領土在做準備了啊。
“皇帝陛下尚能如此,那我們怎麼能不獻上自己的一份力呢,我也要學陛下。”
人群之中,這樣的聲音開始響了起來,因為嬴羽在民間的受歡迎程度,遠遠超過了他自己所想象的那般。
大秦的仁政幾乎全部都是由嬴羽來實行,所以天下百姓都感念嬴羽的好。.
於是在嬴羽的帶頭作用之下,大秦的節儉之風由此,自鹹陽而起,卷整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