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事情一直拖到了今日,前幾日那些印度商隊拿黑人奴隸說事,就是印度官方指使的,是有意挑釁。
如今他們以此為借口,大軍開拔,要前往大秦討一個說法。
隻是他們並不知道此行對於他們來說意味著什麼。
印度的普通百姓知道這一次行動之後,都是拍手叫好。
因為上一次大秦無故濫殺印度商人的事件。
在民間也是引起了一定的反響,很多印度百姓,對於他們政府的不作為表達了不滿。
當時還有很多百姓請願,要參加軍隊,為自己的同胞討回公道。
隻是當時印度的官府,對此事並沒有給出任何回應。
終於這一次印度軍隊要開往大秦。
自己國家的軍隊有多強大,這些普通百姓自然也是非常清楚。
在這些印度人看來,這個世界上即便存在另外一個還算強大的國家,印度可以屈尊和他們進行貿易往來,已經是最大的讓步。
他們竟然還不知天高地厚,敢殺害印度的商人。
他們自然也沒有想象過會有比印度軍隊更強的軍隊。
所以對於印度的普通百姓而言,這一次出征是一次必勝的戰爭,他們沒有什麼需要擔心的。
這樣的想法不僅僅是在普通百姓之中流傳。
即便是印度的軍隊之中也流傳著這樣的說法。
他們以為這一次遠征,隻不過是為他們無聊的日子,增加一些刺激。
並且還可以趁此機會多賺一些軍功,對於他們而言,似乎這一次戰役,隻是一次觀光旅行。
從他們的將領到他們的士兵,並沒有幾個人把此事放在心上著重看待。
抱著這樣的心態,以至於他們根本沒有提防大秦的情報船。
他們即便是發現了,也認為這微不足道。
因為他們的將領認為隻有不相信自己的實力,才會如此不斷的刺探軍情。
像他們印度的軍隊就是最強大的,所以根本不需要去刺探敵方的軍情。
直接把這無敵的艦隊開往大秦的邊疆。
到時候要他們給什麼說法,他們敢不給嗎?
......
章邯點派好兵將之後,便派遣他們前往嶺南港口準備。
即便沒有這一次印度興兵來犯,這些士兵本來也要派到嶺南港口的。
因為前段時間王離回來之後,曾向嬴羽請求,非洲大陸上需要再派兵增援。
他們在那邊的戰爭,雖說並沒有遇到太大的阻礙,但是非洲大陸實在是太遼闊了。
王離帶人占領下來的土地,也需要留下士兵管理和看守。
隨著占領的底盤越來越多,王離手下的人手已經明顯不夠用了。
所以上一次,王離回來除了帶回信息和戰利品之外,也是要帶更多的兵將前往非洲大陸進行征服。
而這些士兵,自然要從大秦的海軍調發。
這一次恰好又趕上印度的軍隊來犯,正好一石二鳥。
所以這一次的總指揮是章邯,不過他並不會親自帶兵前往嶺南港口,這也是嬴羽的意思。
因為這一戰,主要是以鍛煉新人為主,經過這一場戰爭的洗禮,他們就會被派往非洲。
而這個新人的人選,不是彆人,正是嬴羽的大舅哥,虞姬的親哥哥,虞子期。
過了一些時日,自然也是距離更近的大秦海軍先一步到達了嶺南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