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虞子期選定和印度軍團開戰之地。
這段時日以來,此地做下了很多埋伏,布置了很多陷阱和手段。
這自然能夠有效的打擊敵人的船隊。
同時也能製造出一個假象,讓印度的敵人認為大秦是靠著這些提前布置好的手段,才贏得了這次戰爭。
為了更好的完成嬴羽命令,這一次虞子期布置的也是煞費苦心。
終於到了短兵交接的時候,印度的艦隊已經來到了大秦艦隊之前。
本來這樣的海上戰爭,擁有重炮火藥的大秦,幾乎站在了不敗之地。
如果大秦有心的話,印度這樣的傳統艦隊,根本不可能有船接近得了大秦海軍艦隊。
重炮火藥的火力之下,能在頃刻之間,讓印度的檣櫓灰飛煙滅。
不過這一次也是為了達到目的,嬴羽並不打算動用火炮。
否則的話,這戰爭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懸念,勝負會在極短的時間之內產生。
而此刻,大秦海軍和印度用的就是最傳統的,接舷戰。
大秦海軍這一段時間的訓練,為的就是這一刻。
戰爭開始的時候,在虞子期的指揮之下,將士們積極應戰。
大秦海軍將士們發現,這一刻真正和自己交手的敵人,比之前訓練時候的對手,簡直弱了太多太多。
於是所有的士兵信心倍增,他們直接就是超水平的發揮。
第一次的碰撞,以大秦全麵勝利而告終。
當然所有的士兵都嚴格的執行了命令,打敗了敵人,但又沒有輕易的打敗敵人。
第一次交失利,這對於印度一方來說在,自然是他們難以接受的。
大秦海軍的頑強程度,超過了他們的想象。
在戰爭開始之前,他們所預想的是一鼓作氣,直接攻破大秦的所有防守。
三天之內,就能結束這場戰爭。
但通過了這一次的對抗之後,他們發現了大秦海軍的戰鬥力,似乎比自己想的要強得多。
雖然第一次碰撞,印度這邊沒有儘全力,但也沒保留多少。
可是他們竟然沒有攻破大秦的海軍防線,作為進攻方來說,他們沒有能攻下敵人的防線,那就是已經失敗了。
今日失敗之後,印度一方,已經有精明的將領發現了問題的所在。
在這一場戰爭之中,他們和大秦的士兵短兵交接。
明顯裝備之上存在著不可逾越的差距。
他們手中的武器,即便斬擊在了敵軍的身上,往往也很難破開敵軍的防禦。
而相反,敵軍的武器則是鋒利無比。
他們身上的裝備根本抵擋不了敵軍武器的傷害。
所以隻要被敵方砍中,自己這一方的士兵必然受傷。
他們在大戰之中進行會議的時候,對於此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要不是他們的士兵弱得像女人一樣,我們今日恐怕會出現更多的死傷。”
“對他們是倚仗著身上的裝備太強。”
“那些士兵,跟我們拚刀的時候,手裡根本沒有任何力氣,要不是依靠身上的護甲,早就被我們打敗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