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民間出現的謠言,贏羽並沒有打草驚蛇,而是讓玄武繼續暗中密切注視。
此事發展了幾日之後,終於演變到了,暗中造謠的人開始中傷科技局其實是有反叛之心。
他們把一些事實進行了扭曲,比如科技局中的科研人員不得參與朝政之事,這是贏羽為了保住科技局這片淨土,在科技局剛成立的時候,就已經定下的死規定。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贏羽定下這個規定的初衷,他自己沒有忘記過。
然而很多人已經慢慢的淡忘了,再加上造謠者不斷散布謠言,這件事情最後竟然被扭曲成了,是科技局的人,不滿大秦對他們的待遇。
他們為大秦做出了如此之多的貢獻,可除了管事的公輸傑之外,其他人沒有一官半職。
這顯然是對他們的不公平待遇,所以他們就和官府不斷的對立。
不斷的在民間樹立正麵形象,為的就是讓大秦的官府在他們麵前形象崩潰。
到時候他們隻需要登高一呼,必然可以借助威勢反叛。
原本這樣的事情隻是無稽之談,根本不可能發生,也騙不了人。
但因為聽到了這些謠傳之後,科技局中的科研人員被氣壞了,於是做出了過激的行為來回應。
這些科研人員,很聰明,可是也很單純,他們隻知道研究,根本不懂政治手段,更不懂人心險惡。
他們之中很多人甚至認為,最重要的是事實明。
也就是因為這樣的想法,所以才讓那些暗中造謠者有機可乘。
科研人員做出過激的回應之後,更給那些造謠者有了借題發揮的空間。
於是事情慢慢的越演越烈,原本根本就不信謠言的人,也開始慢慢在思考,那些傳言到底是真不是真的。
而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
那就是一場不可收拾的災難。
因為即便是正常的人,也將再難正常的去思考。
到了此刻,贏羽決意不再坐視,親自出擊,以雷霆手段肅清一切。
玄武早就已經掌握了造謠者的行動,隻是即便是通過雷霆手段,掃清了一切。
但幕後涉及到的人員眾多,贏羽最終決定此事,不再繼續刨根究底。
但贏羽也表現出了自己堅決的態度。
科技局擴張之勢沒有任何停息,風風火火的進行。
那些投了反對票的大臣們,他們也隻是抱著僥幸一試的心理。
如果能成那自然好,如今他們已經看到了贏羽的決心,自然沒有一個人再敢反對。
最終也隻能默默接受一切。
所以說贏羽雷厲風行,讓科技及擴張之勢順利的進行了下去。
但其實贏羽心中知道,此事並沒有真正的解決。
隻是現在是有緩急,日後真的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大不了推翻重新來過也就是了。
與此同時,一封關於征兵的奏章上傳到了贏羽的麵前。
這是近段時間以來,對於贏羽來說最大的一個好消息。
這是來自兵部的統計,按照之前所定下的要求,這半年的時間征兵已經進入了最後階段。
因為大秦功勳製度的存在,這一次征兵的效果比預期的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