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認為這一次,大秦的軍隊竟然主動找上門來。
必然是上一次的戰爭之中,他們認為自己勝了,有了打敗難陀王朝的實力,所以才會興兵來犯。
難陀王朝的將領們並不認為,上一次的戰爭是大秦故意艱難取勝。
他們難陀大軍之所以會戰敗,是因為大意。
這一次正麵作戰,難陀王朝的將領們充滿了信心。
他們認為,隻要全力以赴,就能輕鬆殲滅眼前的大秦海軍。
更何況,難陀王朝本來就要遠征大秦的。
此刻國內半數以上的軍隊,都集中在了這裡。
有如此之多的兵力在,難陀王朝的將領們底氣就更加足了。
大秦一方,蒙恬雖然是來幫助難陀國王奪回權利的,可是他更清楚在,大秦需要的是什麼,贏羽想要的是什麼。
隻有展現出足夠強大的武力,才能讓難陀國王死心,才能讓他們懼怕。
大秦和難陀王朝全麵開戰,或許可以避免,但這狹路相逢的第一戰,絕對要打。
縱橫戰場多年,蒙恬非常清楚,這一次戰爭的結果,對後續有著什麼樣的影響。
因為這樣的事情,蒙恬經曆了不止一次。
即便前一日還打得死去活來,但真的需要兩軍議和的時候,那之前所有的犧牲都可以不作數。
並不是雙方都忘記了那些犧牲和仇恨,隻是權衡利弊,弱勢的一方隻能暫且放下。
所以這第一次的正麵衝突,大秦一定要將自己強勢的一麵展現出來。
而且直接和難陀王朝軍隊正麵衝突,不但不會影響後續的和平談判。
反而在某些程度上,還會促進此事的發展。
因為外交談判隻有在實力對等或者是強大的人,麵對弱小的人才可能擁有的權利。
如果你比我弱了太多,那根本沒有和談的餘地,你隻能單方麵獻上降書,準不準你投降,還得看我的心情。
上一次的衝突之中,大秦假裝實力不足,依靠著陷阱和埋伏,才堪堪將難陀王朝的軍隊打敗。
那是為了給他們這種錯覺,這一次卻完全不同了。
大秦要在第依次交鋒的時候,就徹底展現自己強大的力量。
勢必要讓難陀王朝所有人都清楚,大秦不是他們可以戰勝的。
建立了這樣的共識之後,之後大秦說的話,才有足夠的分量。..
至於難陀國王戰前的請求,蒙恬隻是當成了一個笑話。
先不說,這是他戰略上的考量,即便大秦沒有必要展現武力。
但已經劍拔弩張到了這個地步,即便讓難陀國王過去,以他在難陀王朝的地位,難陀王朝的高層將領,又怎麼可能聽信他的言詞。
到時候不管難陀國王說的是對是錯,在難陀王朝的軍隊看來,都隻不過是一麵之詞。
或者說那都是無所謂的事情,戰爭是絕對不可能避免的。
而這一點難陀國王自己都想不通,蒙恬自然也沒有給她解釋的必要。
把它關起來,是防止他趁亂溜出艦隊,萬一這小子倒黴,直接一命嗚呼了。
那對大秦後續的計劃,會有很大的影響。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