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遠在印度次級大陸的難陀王朝地界。
大秦的部署已經開始。
負責部署此事的,是蒙恬手下的一名得力乾將。
因為蒙恬自己,已經帶著支援的士兵前往了非洲大陸。
而新的將領還並沒有到達難陀王朝。
不過如今的難陀王朝,已經沒有和大秦耍小心思的念頭,所以工作進行的也比較順利。
大秦要借難陀王朝進兵之事,剛開始在王朝被提出來的時候,很多人對此都是持懷疑態度的。
因為大多數難陀王朝的人,他們是沒有見識過大秦強大實力的。
隻有在邊境的那些百姓,見到了海上的那一場戰爭的開端。
他們聽完這個消息的時候,心中才或多或少能夠理解難陀王朝官方的做法。
但這些百姓和整個龐大的難陀王朝相比,那是少之又少的。
所以剛開始的時候,整個國家都在百姓的質疑聲之中。
難陀國王則是要負責平定這些猜測和質疑。
他需要把大秦的強大,描述給難陀王朝的百姓們知道。
但是這麼做的一個重大阻力,在於在此之前他們已經用了很長的時間,讓百姓們知道難陀王朝的強大。
如今卻要讓百姓們再接受,有一個比難陀王朝更加強大的國家,這是非常困難的。
難陀王朝的強大,是經過了很多實質性的戰績來證明的。
而大秦,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來說,就像是突然出現的國家。
想要在短時間之內讓所有的百姓都清楚,這是一個比難陀王朝強大的多得多的國家。
這顯然不是一件輕易就能辦到的事情。
後來,通過了一係列的說明,如同把大秦的皇帝是神明的使者,等等。
這樣的說法慢慢的在民間開始流傳,才漸漸的平息了所有百姓們的疑惑。
當然也因為難陀王朝的百姓對於神明的信仰,普遍都十分虔誠。
所以當他們接受了,大秦皇帝是神明的使者時,也接受了大秦比自己國家強大的這個事實。
因為他們堅定的信仰,讓此事一經確定之後就非常難以動搖。
然而事情演變到這個地步,最為擔憂的人自然還是難陀國王。
隻要有一點可能性,他都不想走到這一步。
因為如果一旦讓大秦的皇帝,成為了難陀王朝人民的信仰。
那以後不管難陀王朝有多強大,就算他們有了能夠和大秦正麵對抗的實力,但是對麵大秦,他們依舊會被壓製。
因為百姓的信仰,已經不允許他們與大秦為敵。
對於難陀王朝的高層來說,反抗隻是要實現自由和獨立。
可對於難陀王朝的老百姓來說,這就是對神明的大不敬。
不管難陀王朝的官方想要做什麼,都不可能得到普通百姓的支持。
這就是難陀國王最擔心和在意的地方。
不過轉念一想,如今的大秦都已經強大成這樣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差距隻會越來越大。
再者通過大秦皇帝對他提出的那些要求,難過國王也大概清楚,大秦的目的遠遠不止於難陀王朝。
他們想要難陀王朝,隻是希望借難陀王朝這塊土地作為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