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始皇帝已經到了遲暮之年,但是卻沒有人會忘記他。
尤其是他在他那一輩人中,始皇帝依然如同驕陽一般耀眼。
看著始皇帝離開的背影,許多老臣心中感慨。
鹹陽宮大殿之中,奏章的批閱還在繼續。
雖說這個奏章原本隻是皇帝一個人處理,現在換成了很多人同時處理。
但效率卻並沒有提升,其中有很多很多的原因。
包括不管是誰都沒有辦法,如同皇帝那樣,一個人決定所有的事情。
所以同樣的一份奏章,不可能隻交給一個人批閱處理就能了事。
而是需要至少三次以上反複批閱,幾位重臣達成共識才行。
這也是贏羽不在鹹陽的時候,能確保這些政策不會出錯的最好手段。
時間將近傍晚,今天的奏折基本上處理完畢。
群臣離開後,鹹陽宮大殿隻剩下了蒙毅、蕭何、陳平三人。
贏羽離開的這段時間以來,一直都是他們負責處理鹹陽宮,或者說整個大秦的大小事務。
好在這三人都有經天緯地之才。
三人共同一心治理大秦的話,其實效果不會比贏羽在的時候差多少。
或者說贏羽之所以能夠讓大秦如此高速的發展,基本上全部得益於它不受限製的思想和超越時代的知識理論。
在創造的時候,也隻能是贏羽這樣的思維和能力要更加的適合。
這一點是不可能有人能夠比擬得。
但如今創造在這個時代基本上已經到了極限,而現在剩下的這三人要做的,隻是在這些已經有的基礎之上,不斷的向外發展,並且守住贏羽所創造的一切。
可以說贏羽對於大秦的發展起到的是尖刀一般的縱向效果,而這三人現在做的則是要橫向把大秦拓展開來。
這兩種,說不上哪一種比較難做。
但對於大秦的發展和長治久安,必然兩種都是不可或缺的。
贏羽離開的這段時間,他們三人也算齊心協力。
所有的一切都按照他們製定的計劃,穩步的運行。
對於他們三人而言,其實他們不需要去創造更多有價值的東西。
他們隻需要發揮自己所有的能力,守住贏羽所創造的一切。
穩住大秦的局勢不亂,為贏羽提供一個強而穩定的大後方,這就已經完全足夠了。
這雖然聽起來隻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但是實際要操作的話,其中要處理的事情太多太多。
如今大秦的體量,早已經不是初步建立的時候可以相比的。
大秦如今每天要處理的政務多的堆積如山。
而這些政務也是必須要在短時間之內處理完成的,所以這三人的壓力其實也非常大。
他們在保證效率的時候,更要保證處理這些事情,不會出現什麼難以挽回的巨大失誤。
至於剛剛門口發生的事情,他們自然也已經注意到了。
其實始皇帝回到鹹陽的消息,他們早就已經知道了。
隻不過,剛剛在朝堂之上,他們自然不會做出任何動作。
可現在,正式工作已經做完。
陳平和蕭何是贏羽一手提拔起來的,算是贏羽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