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們清楚他們表麵上雖說聯合在了一起,但實際上所有的人同床異夢。
不僅僅隻是其中某一個人,而是幾乎所有的人,都不可能在這場戰爭之中傾儘全力。
所有人都想保存實力,都想著如何獲得更多的好處,想著如何讓自己的損失降到最低。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隱患,若是他們能一鼓作氣消滅大秦主力軍,那還好說。
若是不能,隻需要稍微遇到一點小小的挫折,那這種隱患就會凸顯出來。
這種隱患,聯軍的所有高層都知道,但是卻沒有辦法解決。
而贏羽,自然也非常清楚聯軍存在什麼問題。
贏羽兩世為人,對於人性的了解,他非常清楚。
而且這種事情,也並不算稀奇。
因為在華夏的曆史上,這種例子數不勝數,如六國聯合伐秦,群雄討董,孫劉聯盟等等,最後都是因為不合而出了問題。
當贏羽得知各國聯軍集結在一起想要正麵決戰的時候,他就已經想到了後續的發展。
實際上這些國家,本身其實並不弱。
或者說本身強大的國家才有資格加入這個聯盟,如哈薩克斯坦這種小國,根本就沒有資格進入所謂的反秦聯盟。
就算這些小國加入了聯盟,也隻能是炮灰。
組件聯盟,其實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因為這些國家,無論哪一國單獨對上大秦的話,都沒有一戰之力。
若是聯合在一起,整合多個國家的力量,確實能夠跟大秦對抗。
如果所有國家都能同心同德一致對外的話,那即便大秦再強,勝算也不大。
畢竟大秦是遠征而來,這本身就是一種劣勢。
要不是贏羽在出征之前就已經完成了硫化橡膠的製作,而解決了糧草轉運儲藏等問題,那大秦的軍隊根本就不可能走到這一步。
即便克服了糧草,轉運問題,也並不是說大秦的士兵就能輕輕鬆鬆進行這一次進攻。
從大秦到歐洲腹地,這是一段相當漫長的旅程。
大秦的士兵穿著裝備帶著輜重糧草,走了這麼遠的路。
先不是說去打仗了,光是走這麼遠的距離,適應氣候,對於他們來說都是一種考驗。
不過在麵對數倍於自己的軍隊,贏羽並不害怕。
因為常年的戰爭經驗告訴他,數量多並不能決定一切。
贏羽這一次出征,之所以隻帶了二十萬士兵,並不是因為大秦隻有這麼多士兵,而是因為隻需要這麼多。
在贏羽的計劃之中,這二十萬大軍,剛好是最優搭配。
首先是受製於裝備問題。
大秦這些年的發展雖說快得無法想象,但是給士兵的裝備如今這幾二十萬套也已經是極限了。
要知道,現在大秦士兵裝備的可是昂貴的明光鎧,唐刀,镔鐵槍,已經經過改良的弓弩。
這些裝備,每一件都是價值連城,每一件都足夠一個普通人十年的花銷。
而這隻是大秦精銳步兵的裝備,海軍,騎兵的裝備,那更是天文數字。
二十萬常年征戰的真正精銳,在加上領先幾百甚至幾千年的裝備,這才是贏羽的信心所在。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