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陀王朝第一次提出交出軍隊指揮權,贏羽非常果斷的直接拒絕了。
所以他們理所當然的認為,這一次,贏羽依舊會拒絕。
這樣的結果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對於大秦來說,難陀王朝算是一支完全陌生的軍隊。
大秦遠渡重洋而來,發動如此大規模的戰爭,想要的一定是最終的勝利。
這一路上行到此地,難陀王朝的軍隊已經證明了,他們有價值能夠幫助到大秦。
按照道理來說,贏羽應該放任這樣實力強大的軍隊,繼續歸於原來的指揮。
因為隻有這樣,才能讓難陀王朝軍隊的戰鬥力最大化,才能更好的為大秦效力。
他們聽聞過贏羽是大秦帝國最具天賦的指揮官。
他的戰績也是三歲小孩都能倒背如流。
他們相信這些事情絕對不會空穴來風,可見贏羽在指揮軍隊作戰之上,確實有著極為獨到和高明的地方。
不管如何高明的指揮作戰。
這都需要建立在對於軍隊的完美運用之上。
對手下的士兵能夠如臂指使,那是高明戰策需要具備的必備條件。
而如今接手一支全新的軍隊,這對於一個指揮官來說,毫無疑問,如同使用一把不稱手的兵器。
想要這樣的軍隊,發揮出同樣神乎其神的作戰策略,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此刻贏羽接下難陀王朝大軍的指揮權,不管從哪一個方麵來說,都隻會削弱難陀王朝軍隊的戰鬥力。
而在明麵上難陀王朝的大軍是完全為贏羽所用的,削弱了難陀王朝大軍的戰鬥力,就等同於削弱了自己對於這場戰爭的勝率。
一個高明的指揮官,應該不會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也正是因為保持著這樣的想法,他們才會在這個時候為了取信於贏羽提出這樣的請求。
因為他們堅信,他們能想到的對於軍隊的規製,贏羽身為一個高明的指揮官,同樣也能想得麵麵俱到。
所以如果他對這場戰爭有著足夠執著的取勝信念。
那他目前應該專注的就是如何贏下這場戰爭,要考慮的是把每一份力量都運用起來,確保萬無一失。
可贏羽的決策卻是如此出乎他們的預料。
在這決戰前夕,贏羽竟然接受了這樣的指揮權。
這樣的結果他們事前當然也考慮過。
但這是他們最不願接受的結果。
因為話已經說出去了,那這最高的指揮權是肯定要交出去的。
在這大決戰的最後關頭,如果贏羽對他們有另外的想法。
那難陀王朝的軍隊必然會成為馬前卒。
所有的事情,在場的人都已經清楚了解到。
如今要針對第二天的交接儀式,進行一些布置和準備。
“我們大可以軍隊指揮權規製還需要一些時間為托詞,把這件事情拖延一段時間。”
最高層的指揮官搖了搖頭。
“拖得了一時,拖不了一世,並且如果對方借此刁難的話,我們就會更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