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實際也做好了應對的準備。
手持單刀之人,直逼贏羽的麵門而來。
雙刀則是封鎖了贏羽的下盤。
在這一場組合的進攻之中,毫無疑問,單刀是主攻手。
雙刀則是要限製贏羽的走位。
這還不算完,左石兩側的短刀和貓爪刀也同時向贏羽發動了進攻。
這兩人一左一右,在進攻的時候,同樣也封鎖了贏羽的閃躲空間。
不僅如此,贏羽還察覺到在這四人之外,還有兩人以最快的速度繞到了他的身後。
與先前四人一樣,這兩人也是其中一人作為主攻手,至於另外一人,並沒有表現出什麼進攻的欲望。
他的身上,甚至連一絲殺氣都沒有,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所以贏羽第一時間就斷定,這個沒有表達出攻擊欲望的人。
恐怕就是這一場較量之中,對手的智囊。
或者說這個時間它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要分析贏羽的行動規則。
也就是在這樣的團體之中,才有可能有這樣的人存在。
這樣的一個存在,對於團體來說也是絕對有用的。
他的所有隊友為他爭取時間,他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觀察對手的動向。
一旦把對手敵人的行動規則全部摸清楚的話。
那對於他們這種團隊作戰的戰鬥人員來說,根據敵人的弱點進行打擊。
那將會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措施和辦法。
因為一個人的進攻或者防守行為習慣,是在長時間的戰鬥之中所養成的。
所以一旦在戰場之上被敵人洞悉的話,那絕對是一種毀滅性的劣勢。
因為這種行為習慣,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做出改變。
若是強行改變的話,反而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因為有些下意識的行為,是不需要經過思考,身體本身就能反應的。
如果因為怕被敵人了解了行動路線和規則,刻意要用思考來左右這種身體的反應的話。
那這樣的反應動作絕對會有一定的延遲,在高手之間的較量之中,已經是致命的缺陷。
而如果在戰場之上,這已經是不能妄加乾預的事情,而自己的行動規則已經被敵人掌握。
那毫無疑問,戰鬥也會陷入被動之中。
所以一旦自己被敵人摸清楚之後,那就危險了。
贏羽猜的沒錯,繞到他身後很遠,觀察他的那個人。
在分陀十三刀之中,就是這樣的角色。
他們的作戰方法和規劃,也根本不需要誰站出來發號施令。
十三人的配合天衣無縫。,行動渾然天成。
看到他們一連串的舉動,贏羽心中也是暗自讚許。
這樣的一支戰鬥小隊,先不說他們本身就是一流的高手。
即便隻是最普通的士兵,訓練磨合到這樣程度,也絕對能夠發揮出巨大的戰鬥能力。
心思一瞬之間,手持單刀的那人,已經攻到贏羽麵門。
麵對敵人的雷霆一擊,贏羽隻是側身一閃,便精準輕鬆的避開了這一擊。
同一時間贏羽輾轉騰挪,在短時間之內,連續避開了前後左右所有的攻擊。
十三人之中手持重型大刀的兩人,一直都在贏羽身邊不遠處徘徊。
在剛剛近身搏擊幾人的進攻之中,他們並沒有發現出手的機會。
那就意味著,他們該需要等待時機,隻有有一擊必殺的把握,他們才會出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