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上林苑,早就發展成了繁榮的巨大市場。
大秦帝國工坊的十萬工匠,以及大秦帝國皇家理工學院三萬師生,給這一片土地注入了極強的活力。
秦風一直強調,重要的不是帝國工坊裡麵源源不斷產出的自行車。
也不是源源不斷產出的鐵農具、大秦犁、抽水馬桶、煤炭爐子,乃至學院中的學子。
而是依附於這些人存在的上下遊產業鏈。
礦山的開發,原材料的提供都需要基礎勞動者。
而路途上的運輸,更是養活了大量的工人。
至於碼頭搬運的行當,更是重中之重。
人多了,就需要吃飯穿衣,就需要大量的糧食與物資。
至於學院需要的筆墨紙硯、健身器材、飯食等等,就更是不勝枚舉了。
當然,不夜城已經不僅僅是上林苑的,更是整個關中的掌上明珠。
在戰亂結束之後,不夜城迅速重新開業,甚至比戰前的生意更加火爆。
及時行樂的思想在關東六國盛行,那些僥幸躲過兵災的富人,開始沉醉於溫柔鄉,無法自拔。
這對於繼續消費拉動經濟複蘇的大秦而言,是一件利好的消息。
畢竟隨著農家肥的使用,鐵農具的推廣,還有秦風發明的先進農具,都極大的促進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
更不用說一年三季的水稻,已經解決了大秦一千多萬人口的吃飯問題。
不是說秦風多麼牛逼,而是人口實在太少了。
這一千多萬人,甚至都經受不起一場瘟疫。
若是來一次歐洲的鼠疫,大概率是屍橫遍野,一城一城的死人,甚至文明的存續都會受到威脅。
所以戰後的第一件事,始皇帝便宣布大赦天下!輕徭薄賦!四十稅一!
以工代振,用關中與百越的糧食為工錢,大力興修水利與拓荒。
同時大秦帝國工坊加班加點,大煙囪日夜不息的打造農具。
還有無數的耕牛被驅趕著走向東方六國,分發給百姓,用於恢複生產。
甚至為了短時間將人口數量拉上去。
秦風還極力建議設立獎勵製度。
生一個孩子,在十四歲以前,孩子的口糧由官府供應。
同時將大秦帝國皇家理工學院的學子,分派到六國各地,或擔任基層官吏,或擔任裡長鄉長。
攜二次覆滅六國的威望,將中央集權不下鄉的規定,徹底改變!
同時,學院學子的實習內容也變成了在鄉村教授學問。
不得少於兩年時間,方可畢業。
當然,教育的問題隻是設想。
在實現人口爆炸之前,暫時還不是這麼緊迫。
但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秦風雖然懶得具體操作,但大方向上都已經擬定好。
不是沒有人提出過憂慮,想著強乾弱枝。
所謂的乾,便是關中地區,老秦人的底盤。
除了關中,其他都是枝。
隻要讓關中富裕、人口迅速增長即可。
至於其他地方,必須要進行壓製,最好窮困到隻能實現溫飽,做牛馬最是妥當。.ca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