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玖回頭一看,沈喜寶被傅蓉娘牽著,就靜靜站在後麵。
顧玖:“那啥,我還有事情沒做,先走了。”
……
中午的時候,高氏和徐氏就買了人回來,卻是一家四口,一對夫妻,帶著他們的老娘和一個兒子。
因為饑荒,從梧州逃難來的,到了宣州後,小兒子病了一場,沒錢治病,隻好自賣自身,用賣身錢給小兒子治病,病沒治好,人也沒了。
高氏見這家人可憐,人看起來也本分,不忍他們一家分離,就花了二十兩銀子給全買回來了。
這一家男人叫周成,女人剛好娘家也姓周,大兒子周大春,今年十六了,老婆子就稱呼為周婆子。
這會兒快到中午了,高氏和徐氏讓周成帶著兩個兒子在倒座收拾住處,直接帶著周婆子和周氏婆媳倆去廚房,準備午飯。
……
謝湛急著安排幾個孩子入學的事,謝六郎畢竟威信不足,很難把幾個孩子降服,在家讀書就是耽誤時間。
那天在茶樓,於先生給謝湛介紹了一家書院。
這家書院名本末書院,位於南北主街靠北的位置,是幾位屢試進士科不第的老先生創辦的。
本末書院招收六歲以上的孩童,以及沒能力進入州學的學子,劃分嚴格,有蒙學部、小學部彆誤會,這不是一個現代詞,小學指學習內容以文字學為主,唐朝時期就已經有了)、大學部古代研究學習高深知識的機構)。
於先生稱本末書院是宣州私立書院中最好的一個,主要是各年齡階段都有,特彆適合一家好幾個年齡段的。
謝湛就去看了看,問問招生上有什麼要求,如果能談妥,就儘早送幾個孩子來讀書,也免得在家裡淘氣,虛度光陰。
看過之後,謝湛還是比較滿意的。
本末書院規矩嚴苛,所有學子必須在書院住宿,每十天內有一天的假期。
但人家也不是什麼人都收,還要經過考試,通過才收。
謝湛返回,打算回去讓幾個小崽子趕緊臨陣磨磨槍。
次日,就帶三個孩子和謝六郎一起去考試。
本末書院招收的學生,年齡階段跨度較大,倒是省去了不少功夫,謝六郎一起去的話,在書院也能照顧侄子們。
張氏、孫氏還在五裡坪忙著,孩子們都交給了家裡人。高氏和徐氏都不放心謝湛一人帶幾個孩子去考試,想一起跟著去。
顧玖好奇心重,也要去看看這時代的考試是什麼樣的,也想跟去看看。
但謝湛說書院不讓家長進去,隻能孩子們自己去考,在大門外等和在家裡等是一樣的,大家才算了。
由謝五郎充作馬夫,和謝湛一起,帶著謝六郎和三個侄子去考試。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