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如果有藥,多年前華佗老先生用這法子,不知已經救了多少人了。後世之所以沒有華佗開腹救人的傳說,就是沒有合適的環境和對症的藥物。”
周縣令倒真被勾起了好奇心,“是什麼樣的奇藥,竟能決定人的生死?”
顧玖道:“哎呀,那是一個長長的故事,我得趕緊去醫署了,有空了大人去醫署坐坐,我再講給您聽。”
周縣令:“……”
你這麼輕慢父母官,真的好嗎?
謝湛笑著跟周縣令叉手,“舍妹和醫署先生們做的藥今日到了關鍵時刻,還得趕緊趕回醫署,失禮之處,多多包涵。”
周縣令聞言揮揮手,“去吧,快去吧,救人要緊。”
“學生告辭!”謝湛牽著顧玖,施禮告退。
……
謝湛先送顧玖去醫署,他才往州學裡趕。
醫署裡,青黴素製作到了最後關頭
這日一大早,醫署就開始忙碌起來。
先生們沒空上課,由大點的孩子帶著小點的孩子學習。
先生們帶著陳鳴謙他們五個,開始按顧玖的要求,做起準備工作。
騰出廚房的大案,在上麵擺滿了瓶瓶罐罐。
先做出一大罐子蒸餾水備用,把木炭粉在滾水裡煮過消毒,棉布和所有用具水煮消毒,避免汙染藥物,所有需要用到的東西都一一準備好。
一忙就到了下午,顧玖把裝青黴素原液的罐子打開,用棉布過濾,倒入敞口的玻璃瓶中。
在玻璃瓶中倒入菜籽油,攪拌好,然後等它靜置片刻。
因為當時青黴分彆從桔子、其它水果、饅頭上提取,這會兒顧玖和劉先生、陳醫令三人,每人麵前擺放一種青黴素原液。
靜置片刻,瓶中的液體顯而易見的分成了三層,接下來就用小勺子把上麵浮著的油脂舀出去,然後把消毒過的碳粉倒進去,攪拌,讓青黴素原液充分吸附到碳粉中。
再用蒸餾水洗碳粉,水加醋再洗一次,洗完過濾,才算完成。
陳醫令和劉先生看著顧玖的動作,一絲不苟的跟著做,簡安他們打著下手,幫忙遞東西,邊認真觀察學習。
最後做成的三份,分彆裝在三隻瓶中,各自貼上不同標簽。
當初劉先生他們找放壞的水果、饅頭時,剛好一戶人家正曬了饅頭打算做麵醬,他們就把人家做了一半,剛好到起青黴那一步的半成品給買走了。
因為量比較大,所以用饅頭做出來青黴素量最多。
桔子最少,做出來的青黴素隻有一小瓶。
做好後,還得檢驗是否成功。這個需要傷口發炎的組織來檢驗,當下醫署沒有這類傷者,隻能把青黴素拿到花石村,從許大郎的傷口裡提取發炎組織試驗。
醫署隻有一輛馬車,農家出身的王興旺主動請纓,“先生,學生會趕車,學生送先生們去花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