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東家十分愉悅的取出契書,還有宅子的鑰匙遞給顧玖,顧玖一看,契書已經是在縣衙辦好的,直接寫的她的名字。
好麼,倒是省事的很,做生意的人做事情,就是讓人如沐春風。
路東家了卻一件心頭大事,和顧玖約好明日去刺史府。今日顧玖出門之前,托還在家休沐的謝五郎去一趟刺史府遞拜帖。
顧玖則去了一趟百草堂,找到杜老大夫,告訴他地方找好了,並把具體地址告訴他,下午讓杜一舟去宅子,準備先期工作。
然後又往醫署跑一趟,把地址告訴了陳醫令,同樣讓陳鳴謙下去去醫署幫忙。
醫署的學製是八年,八年後太醫署要考試,考試不合格的,打回原醫署繼續學習,合格的就要聽從調遣,以博士身份派往各地任職。
陳鳴謙今年十八,在醫署六個年頭了,還有兩年時間,可以給顧玖差遣。
醫學堂初初事情很多,改建房子,布置陳設等等,顧玖打算抓壯丁,讓杜一舟和陳鳴謙來找人乾活。
這些雜務她自己也不精通,主要她還是個孩子呢,少操點閒心,個子才能長高。
商量好事情,陳醫令告訴她醫署的采藥師回來了,幫她帶了些藥材種子。
這是顧玖在醫署時,拜托采藥師的事。
她的空間還缺很多藥材,因為草藥生長的地域不同,她從老林子一路到涇州,收集來的藥材種類有限,所以才拜托醫署的采藥師幫忙收集。
這次采藥師從西北地區回來,帶回來一些西北地區特產的藥材的種子。
顧玖直接給扔空間裡去了,準備回去就給種下。空間很久沒有管理過了,不過裡麵的藥材生生不息,數量越來越多,就是不管它,也能自主運行,等植物數量夠多,就會自動升級。
在醫署呆到中午,混了頓飯,下午直接帶著陳醫令和陳鳴謙去新宅子。
杜老大夫和杜一舟十分積極,沒一會兒就到了。
陳醫令和杜老大夫看到對方,都很吃驚,一個道:“你這老家夥怎麼跑這兒來了,今日不坐堂?你們東家知不知道你偷溜?”
另一個道:“不在醫署看著,不怕你那些學生給人誤診?”
兩個加起來都百歲的人,一見麵就互損。
杜老大夫得意的道:“他以後都管不著老夫了,老夫上午就辭了那差事,從今後就是醫學堂的人了!
陳醫令有些羨慕,他一輩子都不能這麼恣意,這會兒突然明白了顧玖不想進入醫署的原因。
悻悻的道:“我那裡有小川兒坐鎮,出不了亂子,你少操心了。”
顧玖領著四人逛宅子,指著進門兩側的倒座,“西邊這幾間,打通了做藥堂,在外麵開個大門,杜老在裡麵坐堂。東邊的幾間,作為醫護人員休息的地方……”
顧玖把自己的想法一一講給四人聽。
東路第一進,正房打算用來做手術室,一邊廂房做教室,另一邊廂房做重症監護室,當然,和後世的icu完全沒辦法比,隻是剛完成大手術後,需要觀察的病人住這邊,方便大夫們隨時檢查。
後麵的一進,作為男性的病房,西路花園後,作為女性病房。這時代的人還是挺保守的,特彆大戶人家,不願意魚龍混雜的混住。
杜一舟建議從花園起,在中間隔一道圍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