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要和顧玖合作,顧玖的身份越高,對藥署來說越保險。
鄧先生也解釋一句:“壹醫堂開堂接診之前,隻有三例青黴素治好的病例,人數太少,而且沒有出現對青黴素過敏的人,也不知過敏症狀是什麼樣的,會不會危及性命。加上製作也不夠成熟,一個環節注意不到,就會失敗,所以沒敢輕易上報。”
三人這麼一解釋,鄭太醫令總算理解了,他當然知道一種新藥得經過反複試用,才能推廣。
就點點頭,表示理解了,“但既然你們也參與製作了,那青黴素的方子應該也知道。”
陳醫令一聽就明白鄭太醫令的意思,這是太醫署也想分一杯羹。
“方子是顧小神醫出的,程刺史和顧小神醫合作,每年分一成的利潤給顧小神醫。除青黴素外,還有小兒打蟲藥等四種針對小兒病症的成藥方子,今後每年會另加至少一種的藥方。”
正太醫令也立刻明白了陳醫令的意思,“你是說,讓太醫署也和顧小神醫合作?”
陳醫令點點頭,“天下那麼大,程刺史的藥署人力不足,僅提供宣州、涇州、祁州、梧州等附近州府的藥,都已經艱難,更彆說軍中光青黴素一項,用量就會很大。”
鄭太醫令撫撫自己的長須,思慮著道:“軍中的供應,肯定得由我們太醫署承接。”
陳醫令接著道:“顧小神醫的方子,都有奇效,若太醫署能與顧小神醫合作,收益一定不菲。”
太醫署其實已經式微,很多朝臣都建議取消太醫署,因為這是一個不賺錢還倒貼,需要國庫養著的衙門。
沒有強大的國力支撐,這個對於很多大臣們來說,可有可無的衙門,純粹浪費錢財。
太醫署想要存活,就必須有自己的長處。
若是太醫署每年能給國庫上交不菲的錢財,一定沒人願意取消太醫署。
鄭太醫令當然明白這其中的好處,沉吟下,道:“本官回去商量了太常寺卿再決定。”
太醫署是太常寺下轄的衙門,大的決策,還得通過太常寺。
……
今日壹醫堂沒病人了,顧玖早起就有些懶散,溜溜達達的和謝湛一起,先去孔老太傅府一趟。
傅蓉娘因為要給涇州王輸液,還要照料他的飲食,就留在醫堂住宿。
顧玖最近忙,有日子沒來看老太傅了。因為天氣冷,老人家的腿又有些不舒服。
顧玖順便給紮了針,“這兩日我正閒著,給您老做些補中益氣丸,主要是溫補脾腎的,對您老的身體有好處。我說過要讓您老活到一百歲,可不會食言。”
孔老太傅嗬嗬的笑,“我可也沒忘呢,你可不能混賴過去。”
“放心,我是個有節操的人,說話算話。”
顧玖和孔老皮了幾句,等時間到了,給他拔針。
謝湛道:“這兩日太冷,老師您腿不舒服,就不用去學裡了。那邊的課,我給他們上,散學後再過來聽老師講課。”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