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樓,大禮堂。
隨著學生們的陸續進入,教授們也紛紛落座。
待到下午一點整的時候,禮堂內已座無虛席。
希爾芙教授走到講台前,麵無表情的抬頭看向台下學生。
如此兩分鐘後,整個禮堂內自然而然便安靜了下來。
她語氣平穩的說著慣例的開場白,將新學期開始至今的一些情況作了簡短的總結,並對表現突出的一些學生進行了表揚。
當然,她也沒忘記對表現實在惡劣的某些學生進行批評。
待到禮堂內的氣壓因此而逐漸降低到極點時,希爾芙教授才慢條斯理的說起了即將開始的黃金杯正賽,並對進入正賽的十六名選手進行了鼓勵。
再然後,她便提起了複活節,講到今年的複活節也會依照去年,繼續第二屆的複活節決鬥祭。
去年的複活節決鬥祭,尤其是海選混戰,確實給學生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愉快體驗。
因此希爾芙教授的正式宣布,便使得學生們切實高興起來。
而在預祝學生們複活節快樂之後,希爾芙教授便終於講到了今日的正題——與聖教秘儀學院的交流學習活動!
……
全校學生,便都瞬間提起精神,集中注意仔細聽講。
聖瑪麗安學院並非是第一次與其它學院舉行交流學習活動,但有過記載的次數極少,與聖教秘儀學院交流學習的次數也是屈指可數。
戰爭結束後的這十餘年內,更是首次。
對此稍微了解的高年級生,便都在獲知消息的第一時間,思考起了這背後的原因。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總是喜歡以政治的眼光去看待各種事情,仿佛任何事情的變故都與政治相關。
大多人便忍不住猜測起了,會否是聖瑪麗安學院與聖教秘儀學院在政治立場上有了變化?
就比如,因為國王的重新掌權,而促使聖瑪麗安學院與聖教秘儀學院有了合作的意圖?
當然,這種猜測也並非不著邊際。
而今的王國局勢,確實有這個走向。
老國王“切假腿”之後大刀闊斧,收攏權勢,隱隱約約之間已經與聖教有了對立。
聖瑪麗安學院雖然依舊保持中立,但因為大公主伊麗莎的行為逐漸激進,連帶著聖瑪麗安學院在外人眼中的立場也受到了影響。
而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如此一來,一直都不怎麼對付的聖瑪麗安學院與聖教之間,至少在某些“唯我獨醒”的民眾的眼中,反而有了合作的環境基礎。
在這個關鍵時刻展開的,兩個學院之間的交流學習活動,便似乎正好佐證了這一猜測。
當然,就目前來看,這也僅僅是一小部分學生的看法而已。
至少希爾芙教授在對這一次的交流學習活動進行說明時,並沒有提到任何一點與聖教聯合的意向。
……
“綜上所述,為了擴展學生的知識麵,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習,培養出更加全麵的人才,我們決定與聖教秘儀學院進行為期一個月的交流學習活動。”
希爾芙教授的聲音輕易的壓過了學生們的竊聲私語。
“介時,聖教秘儀學院的交換生會在其名譽校長迦勒·諾裡斯的帶領之下,前來我們學院交流學習。”
……
首席大主教迦勒·諾裡斯,這一名字的出現,頓時使得那一小部分對此有所臆測的學生們興奮得想要當場開香檳。
但對此感到驚愕與疑惑的人,其實更多。
就算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這時候也感受到了這一次交流學習活動的不自然。
隨之誕生的,便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排外”情緒。
這種排外情緒的出現是必然的。
但首席大主教迦勒·諾裡斯的出現無疑加重了這種情緒。
聖瑪麗安學院的學生,可不會因為聖教的所謂“神聖性”而對其仰視。
就像他們,同樣不會對“貴族”卑躬屈膝一樣。
魔導師這一群體,本就是站在金字塔的尖端。
更多學生在聽到首席大主教的名字之後興起議論,禮堂內像飛進了上千隻蚊子一般嗡嗡作響。
希爾芙教授對此並未訓斥,她繼續說道:“當然,我們學院也會派遣交換生前往聖教秘儀學院進行為期一個月的交流學習。考慮到這一次交流學習的重要性,我與阿爾忒校長經過商議,預備挑選二年級騎士院的維特·高德作為學生代表,前往聖教秘儀學院參加本次交流學習的活動。另外,二年級騎士院的賈斯丁·韋恩與五年級魔導院的貝蒂·莫瑞,也表達了願意同行的意願。”
維特·高德作為【勇者之子】,確實擁有代表學院前去參加交流學習的資格。
就算最挑剔的學生,也無法否認這一點。
但賈斯丁與貝蒂的身份,就顯得稍顯不足了。
學生們雖然自己不願去,但總會想要代表自己出去的人,越厲害越好。
如果出去的不負心意,他們就會在自己拒絕之後,說一些“還不如我去算了”之類的風涼話。
在這持續的議論聲中,希爾芙教授終於講到了聖教秘儀學院的交換生。
達克在本次集會之中最想知道的,也是這一消息。
希爾芙教授直到今日為止,都對此語焉不詳。
舞台上。
希爾芙教授忽然抬頭,一隻叼著信封的小型獅鷲穿透了牆壁,飛入了室內。
她伸出手,那隻小小的獅鷲便將信封放在了她的手上。
台下聲音漸熄,學生們的注意力被信封吸引。
“一封來自於聖教秘儀學院的榮譽校長——迦勒·諾裡斯的信。”
希爾芙教授當場全校師生的麵將信封拆開,略微掃了一遍便清晰念道:
“聖瑪麗安學院的副校長,敬啟。對於本次雙方院校之間的交流學習,我方學院非常重視,特挑選【聖子】埃文·皮爾遜與【聖女】奧德麗·貞德,以及兩名【守護騎士】作為交換生前往貴院。希望雙方院校能在此次交流學習的活動之中,均有收獲。迦勒·諾裡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