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們都乖乖地候在門外,偶爾眼巴巴地偷瞅幾眼掛在店門口架子上的黑色紅色紫色白色的各式凶兆,默默吞咽著唾沫.....
楚昊站在外麵,饒有興致地打量著這家女性專用品門市,在整條街顯得格外搶眼,簡直是蒂花之秀。
但凡路過的人群,都要忍不住往裡麵瞥一眼,女人們更是好奇地進店瞧一眼。
80年代初期,商品經濟萌芽階段,市麵上雖然有商品種類,卻不會細分到具體某個品類,往往以百貨或是雜貨囊括其中。
而女人們的日用品,尤其是內衣等私密衣物,限於風氣等原因,除了大城市,很多偏遠地方嚴重缺貨,甚至就沒有這類商品。
當時在不少落後地區,女人們還在使用過去封建時代的土辦法。
哪怕曉得有凶兆等東西,要麼價格偏貴買不起,要麼擔心穿回去太凸顯兩波,影響不好。
鬨出的笑話和悲劇數不勝數,眾所周知,長期不戴凶兆,會嚴重影響身心發展,尤其是很多漲勢迅猛正值青春期的大姑娘們。
因為擔心被人指指點點,走路都要護著那兩大坨蜂蜜糖漿。
跑起步來羞得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要不然就會“duang”啊“duang”的......
而像這種明目張膽在臨街開女性用品專賣店的,膽大就不說了,背後還要有一定的關係。
否則分分鐘附近同行就能給你安個“風氣敗壞,嚴重影響市容”,當晚貼封條給你關了。
楚昊瞥了眼老板娘,是個三十來歲的豐滿女人。
長得不算多漂亮的臉上,時刻堆著笑,迎來送往,一口一個親熱的“大姐小妹”任意切換,嘴皮子很溜,普通話裡明顯帶著濃重溫州口音。
他不得不佩服,改革開放初期的溫州人當真是敢為天下先。
足跡踏遍五湖四海,彆人做的買賣他們早做了,彆人不敢做的,他們敢於第一個吃螃蟹。
哪怕在改革開放初期,遠談不上服務態度這碼事,他們的先天姿態便已擺得很低,伸手不打笑臉人,互惠互利交朋友。
在不斷開拓新顧客的同時,不忘跟老顧客保持長久良好的關係往來。
以至於幾十年後,全國各個地方對於溫州人的大多數印象,除了老板帶著小姨子跑路清倉大甩賣皮鞋,就是熱情實惠好說話。
外地人想在燕京占據一席之地,拿錢消災固然肉疼,回報也是極為豐厚的。
作為整條街,甚至是附近街道僅有的一家專賣女性用品的大膽鋪麵,物以稀為貴,吸引的顧客遠比其他店鋪多得多。
楚昊看著店內幾乎是人擠人的人流量,新進店的女顧客,好奇羞澀地打量著店內的各類女性日用品,越看越喜歡,很少有人兩手空空地出來。
這種店鋪放在後世平平無奇,街頭巷尾太多了,眼下屬於是蠍子拉屎獨一份,輕而易舉吃到了巨大紅利。
楚昊尋思著,既然這種店鋪可以開,要是把其他後世的爆火網紅店複製過來,效果隻怕會更爆炸。
比如名震全國的莎莎舞廳......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