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分鐘後。
“邊疆苦啊。”
“是啊,太苦了。”
“你們後來的是不知道啊,當年我們剛來的時候,苦成什麼樣,彆說地了,房子都沒有。”
“來這邊得先給自己起個房子,特簡單的,泥房,像個小包穀一樣。”
“對,能住人就行,哪還有什麼講究?!”
“我老家再窮,居然都比這邊要好得多了,沒法想象。”
“要不是大家夥全憑著一顆火熱的心到邊疆搞建設,誰來這裡啊。”
“地是夠多夠大,可這路不好走啊,有車子還行,沒車子真的是要走得沒日沒夜,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
“有車也不行啊,一個團部去一個團部,那叫一個遠。我們兩個團部算是離得近的了,可我們也是馬上接到消息就立馬開車趕過來了,還開得飛快。”
“對對對,差點開成了戰鬥機的速度了。”
“那是,有錢拿回去搞建設,就算是跑也要跑過來。”
“苦。”
“現在比以前好多了,至少有房子住,有車子開,最不濟都有馬車和牛車,驢車,拖拉機,小機動車。”
“還是得修路,修鐵路。”
“邊疆太大了。”
……
蘇幼晴他們才吃完,關團長就和其他兩個團的同誌們擠過來了。
方磊和韓同誌他們幾個就趕緊讓位,坐到邊上去,然後就聽見關團長和兩個團的同誌大吐苦水,感歎邊疆人民的生活艱難困苦。
說著說著,包括關團長在內的這些在邊疆呆了二十來年的同誌都忍不住紅了眼圈。
邊疆是他們的第二個故鄉,以後就是自己的下一代下下一代的故鄉了,他們想為自己孩子們把這個地兒搞好,讓他們不用再像自己那樣辛苦。
可,邊疆搞了三十年的建設,卻比不過其他地方搞十年,特彆是改革開放之後,好多省份都騰飛起來了,變化那叫一個大啊,完全可以用地下天上來形容。
這邊的不少同誌這幾年也有陸續回老家去探親的,那是都看在眼裡的,既為家鄉感到驕傲自豪,又為邊疆的落後覺得痛心難過。
他們也想讓大家除了吃飽穿暖,手裡有錢,上得起學,買得起化肥,農用機器。
不過,實現這樣的願望太難了。
蘇幼晴發現,有個同誌忍不住用自己布滿老繭粗糙皴裂的手悄悄地抹去了眼角的眼淚,頓時心中一動。
這時,鐘逸雲也忍不住看向了她。
啥也不用說了,此時無聲勝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