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臾,多門告急,賊軍已在洛陽城內亂了起來。
倉促之下,劉宏命令何進領兵鎮壓。
馬元義雖然鬨騰了起來,但因為提前行動,並沒有通知封諝,最終胳膊拗不過大腿,沒幾下就被摁了下去。
唐周被抓,把所有事情一五一十的交代了個清楚。
“好你個封諝,枉朕如此信任你,竟與賊子為伍,謀逆大漢,險些害一忠臣!”
“來人,拖下去,斬立決!”
“周異,你周家人舉賊有功,等到賊亂平定,便行封賞。”
“多謝陛下!”周異暗暗擦了一把汗。
劉宏讓旁人記下周忠和周野的名字。
周忠早已為官,而周野是初次入冊,他的名字也是第一次在大漢的朝堂中響起,意義非凡。
不過這一次,幾乎無人將其記住。
在大多數人眼中,不過是周家給子孫撈功,為了他將來有個出身罷了。
這樣的手段,士族早就玩爛了。
旁邊的張讓聲音發抖,開始念著手裡的文書:
“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傳教於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之地,共分三十六方,大方萬人,小方六七千人;原約定三月五日舉事,因廬江教眾萬秉張林事敗,為周野所殺,故傳令八州之地。”
“凡見信之時,即刻起兵,鼓動百姓,奪郡攻縣。”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漢廷震動。
為了平息黃巾之亂,劉宏以何進為大將軍,總鎮洛陽。
劉宏擔心被壓迫的士族和黃巾一同造反,故采納皇埔嵩建議,解開黨錮之禍。
士族得以頓開金鎖,大漢頒布法令,允許土地豪強招募兵馬,鎮壓黃巾起義!
正因這一則命令,拉開了將來波瀾壯闊的群雄爭霸場麵。
無數名將、文臣、謀士、美人,將這個烽煙遼闊的時代,書寫在青史之上!
因為周野的出現,黃巾起義比曆史上更提前一步,整個節奏都被打亂了。
原本,應該出現在幽州的程誌遠恰好在揚州活動,立即舉旗,目標揚州治所曆陽。
其以鄧茂為先鋒,領兵兩萬,一路燒殺而來,大呼要取巴祗人頭。
曆陽城內,周顯早已來到此處。
憑借小侯爺和周家嫡長孫身份,周顯在此很吃得開。
提前來到曆陽,他就有更多的選擇。
黃巾順利,則及時跳反,送巴祗上路。
黃巾不順利,那就賣一波隊友,自己撿個功勞,豈不美?
巴祗又和周崇關係極好,因此對周顯很是看重,當下問計於他:“賊兵來犯,城中人馬不足於敵。”
“朝中救兵怕是短時難以抵達,小侯爺可有良策?”
“天下大亂,既為士子,自責無旁貸。”
周顯一笑,道:“早些日子,我叔父可曾來信於您。”
巴祗聞言點頭歎息:“悔不聽他之言,以至於有今日之難!”
“既我叔父先知,周雲天又擒賊在先,想必有相當準備,刺史大可召他們二人前來鎮壓反賊。”周顯眼中有陰色。
“此言甚妥!”
期間,又有人起身。
“吳郡富春孫文台,素有勇名,今安家於壽春,手下有不少兵馬,刺史可召他前來。”
“然!”
隨後,周顯又舉薦一人:“袁公路四世三公,乃文武全才,手中多有猛將良兵,可召他前來。”
巴祗聞言蹙眉:“他距曆陽千裡之遠,恐難解近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