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袁紹身邊的老人,許攸對於渤海發生的事自然知曉:田豐被殺,荀諶逃亡,而袁紹又有召自己回去的意思。
許攸敢回去嗎?
他當然不敢!
不是他心裡有鬼,而是他怕袁紹心裡有鬼。
待在這多好,遠離郭圖,雖然戰事苦了點,但還能扛得住。
許攸不願回來,袁紹的疑心就更重了,而張鬆理所當然的成為了袁紹疑心的執行者——他得讓許攸回去,又不能逼的太急。
逼的急了,怕許攸直接反了;啥也不做,許攸又賴著不走。
前線開始開始呈現出這樣一種微妙的狀態。
而張鬆也不可能明著告訴許攸不給糧草,他隻能說後方糧草督運出了點問題,如果許攸不放心,可以自己去看,他來給許攸頂著。
來來去去,還是要自己交出軍權去後方,許攸委婉拒絕!
許攸開始感到害怕,他從麾下部隊中抽調出荊州、豫州、揚州一帶的士兵和將領,跟他們親近。
這是為何?
因為荊州、豫州、揚州都不在袁紹的掌控中,這些地方的人對袁紹忠誠度一般,也有歸家之心。
必要時刻,可以裹帶著保命!
大家雖然都是聰明人,又各自防著一手,但終究還沒走到那一步。
仗,該打還是得打,畢竟曹操不會跟自己等人客氣。
張鬆通過自己的親信,已經聯係上了曹操,坦誠了自己的心意。
對於張鬆而言,這是一次冒險,但他敢於冒險。
張鬆是一個有眼力見的人,他知道袁紹不能成事,遲早得完蛋。
而郭圖也不能容人,他有信心跟郭圖鬥,問題是跟郭圖鬥完了自己怎麼辦?
袁紹倒下之前,一定要找到下一家才行!
曹操是他眼中的人傑,當下也是唯一選擇。
通敵賣主這種事,怎麼說都是洗不清的,張鬆骨子裡就是這種人,這是他會做出這種選擇的主要原因。不管劉璋是不是明主,但好歹人家劉璋對你張鬆夠意思;劉璋為益州牧,用張鬆擔任彆駕從事,如果說劉璋是州長,那張鬆基本上等於是副州長,地位和權力都很大)
而曹操自然不敢輕易相信張鬆,他要給張鬆一個考驗:送一口肉給我吃,我吃下去了,就信你!
曹操“透露”消息給張鬆,說自己的糧草存放在陽平城後方的東武陽,讓張鬆派人趁曹軍“空虛”時來進攻東武陽,而曹操會張開嘴在這等肉來。
“隻要張鬆答應此事,那此人便可信。”
東武陽內,曹操與程昱幾人秘密商議。
投靠的事不是小事,如果張鬆真的歸心,那自然是天降大喜。
但要這是張鬆跟袁紹商議好的計謀,故意誘騙曹操入局,那可不是鬨著玩的。
信送出之後,曹操也針對該計劃作出了詳細的布局:
“如果敵軍真的繞道來取東武陽,那麼我們便集結所有黃河以北的人馬,在陽平之前設下埋伏,將該部一口吞下。”
“同時,令黃河以南的夏侯淵渡過黃河,強攻聊城,擊敗許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