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車都被送到長沙一帶。
在擴大水稻種植麵積後,在長沙以南一帶,種起了大批水稻,尤其是圍繞湘水為中線的位置。
這一片地山水相結,為了方便種植和看守水稻,荀彧乾脆讓人將水稻田借山勢分批封住。
即在大批水稻田之外,借助山勢修建窄口通道,如果外人要涉入當中,則必走通道之中。
若情況有變,則派遣重兵把守,以確保糧草安全。
而這些推來的車則分作兩批:一批看似隱蔽,實則可以暴露給對方,放在準備收糧的位置。
糧草是重要資源,做的隱秘一點也很正常。
另外一批是小些的車,單人便可推動,專挑無人處走,進入長沙隻走山道。
通往一地之前,已先派人在前路打探,確定沒有眼線後再行前進。
這些車被安排在山勢窄口兩側,藏匿在樹木之間。
雙方都在蓄勢。
但蒯良依舊建議劉表在表麵上穩住周野,不要暴露出任何不對勁的意圖。
“昔日越王吞吳,臥薪嘗膽,而屢示敵以弱;夫差武力強盛,未嘗一敗,猶如今日之冠軍侯,卻終敗於大意之下。”
“當派人呈禮結交,表達臣服之意。”
“張羨所部,不可集結兵馬,使軍士喬裝成百姓,先盜長沙秋糧。
“長沙之糧一旦得手,冠軍侯要南征需再運糧草,耗費時日之間,已夠其他人做出反應。”
這個計劃很周全,也非常踏實,劉表自然采納了。
他不但繼續表達臣服,還照舊讓蔡勳要賬,擺出打算長足發展的架勢。
長沙西南位置,張羨依舊掛名長沙太守,坐鎮昭陵城。
昭陵是長沙南部最後一座城池,此城原本不大,因張羨要立足於此,後方的趙彥趙範也想借他的手擋住冠軍侯國的擴張步伐,因此大力支撐他建城。
而周野一旦和劉表翻臉,昭陵就會成為擋住周野的第一座堅城。
因此,劉表也劃撥大力,幫助張羨經營昭陵。
昭陵得此大修,前接山道,北城依勢建塔樓,變成一座易守難攻的險城。
一旦雙方爆發衝突,張羨將借助此城死擋周野之軍,既可以爭取到後方的支援時間,又能讓其他勢力做出反應。
除了鑄城之外,張羨還收攏長沙舊民,基本起用當初的舊兵,建了一支湘水軍。
這些軍士家鄉多在臨湘以北,但那邊是周野控製的地域,故常有光複失地之心,心更堅決。
張羨勤加操練,將其鍛成精銳。
他也帶著百姓和士兵在此種糧,在年初時候還播下了宋忠帶回來的種子。
劉表和張羨的想法很簡單:你在長沙種水稻,我也在長沙種水稻,即便技術有差,效果也不會相差太多吧?
結果周野田裡依舊是畝產驚人的水稻,而他們田裡則是老稻,產量沒有絲毫變化。
劉表還為此大怒,將宋忠找來:“走一趟江夏,為自己謀得高官,卻帶來假種,這便是大儒風骨!?”
宋忠又氣又怒,自此跟劉表產生間隙。
接到劉表的命令後,張羨召集湘水軍,皆一身短扮,出昭陵城,開始收稻。
張羨是個聰明人,自己幾斤幾兩他很有數,跟冠軍侯對衝那是死路一條。
他要做的就是防守。
守的越久越好。
這一次的偷糧行動,將是他計劃中唯一一次主動出擊。
割自己稻子的時候,他始終緊盯著周野的稻田,在得知守將寇封歸來時,他派人去找寇封,邀他來自己的地盤喝酒。
至於借口也很好找:秋收宴。
兩家現在明麵上關係還是很好的,這種宴請帶有外交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