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陣取名九宮,即按術數家所點九宮進行排列。
郭嘉將以部族所在中心點為中宮,他自己坐鎮中宮,負責大陣調動。
另外八宮則按照八個方位:正北、東北、正東、東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八向;
分彆對應:坎、艮、震、巽、離、坤、兌、乾八卦之相。
每一宮派遣一軍駐守,正向宮在明,側位宮在暗,例如正北之軍擺在明處,加以重兵;東北方向軍則擺在暗處,人數較少,但挑選精銳,以彌補戰力之差。
敵人選擇方位進行進攻,由郭嘉統一調動大陣,讓某一方向軍陣後退,並且又差遣另一方位軍陣替補。
使敵人進入中心之後,大陣外圍進行轉動補位;中宮之兵往外增補,填補八方。
等到敵人全部進入,九宮即成,便可將所有敵人全部吞下。
此陣範圍廣、方向多、要動用的兵力也極多,指揮起來會分外吃力。
且擺在周野和郭嘉麵前有個很大的困境,那就是沒法排練。
一旦進行排練,就會被沙摩柯察覺。
第一次擺陣,就得立即投入使用。
這個指揮和主陣將帶來更大的壓力:因為士兵並不知道撤退是陣撤,一個不慎就會變成潰退。
還有一點,大軍擺陣進行對撞,一旦退後,你想壓回去就很難了。
所謂兵敗如山倒,就是如此。
周野麾下不乏精銳,但不可能在八個方向全部擺上精銳。
郭嘉都有了提前準備,他將九宮又分為九旗,陣開之時,軍士隻需跟著各自旗走。
其中九旗又分彆為:太一、天一、招搖、軒轅、鹹池、青龍、太陰、天符、攝提。
主將掌陣旗,校尉掌副旗,軍侯掌小旗,隻需主將認清方位及時變陣,其他人就能跟上。
撤陣後退之事,郭嘉也將根據變陣之法進行彌補。
在確定下戰術之後,兩人開始做出布置:
正向位四宮每宮四千人,分彆為:
正北坎宮呂玲綺,以諸葛亮王楷為輔,領兵四千,掌太一旗;
正東震宮張寧,領兵四千,掌天一旗;
正南離宮徐晃,領兵四千,掌招搖旗;
正西兌宮魏延,領兵四千,掌軒轅旗;
郭嘉領中宮大軍,掌鹹池旗。
側向位四宮每宮兩千人,分彆為:
西北乾宮周野,領兵兩千,掌青龍旗;
東北艮宮馬雲祿,以龐統王平為輔,領兵兩千,掌太陰旗;
東南巽宮許褚,領兵兩千,掌天符旗;
西南坤宮陳到,領兵兩千,掌攝提旗。
為了軍陣達到猶如臂使的狀態,周野將陳到麾下白毦軍一分為八,分彆派入各軍之中,擔任小統領。
八宮共二萬四千人,每個白毦軍領十一人。
他們方向感強,服從性高,可以讓軍陣更加高效。
一切敲定好後,周野所部開始按照軍陣計劃前行。
郭嘉由部族中宮為起點,將防線往外拓展。
四個正向位領兵明晃晃的往四邊出擊,各自占住四地,分彆立營。
在外人看來,這是一種長期防守姿態。
畢竟漢軍身處異地,而蠻兵又神出鬼沒,分四方防守,合情合理。
四人立下營盤之後,開始對附近地域進行清洗,將所有眼線拔除,徹底控製這片區域。
周野等人在這時候,才帶著人行動到原先劃定好的位置,藏匿起來。
這種事是沙摩柯絕對不能容忍的。
敵人一旦脫離了視線,危險性會變得更高。
而且漢軍這個架勢,很有逐步擴張的味道在裡麵。
西晨隔山相望,看見漢軍營地有許多自己的族人在忙碌,幫漢軍造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