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招身在監牢內,長發覆麵,笑道:“不必再說了,你我有朋友之義,我與袁家父子卻有君臣之情,義不可負,情不可背,牽招隻求一死。”
“我這有書信一封,你看看吧。”劉備將東西遞了過去。
牽招興趣寡然,搖了搖頭,翻開之後,確實臉色一僵。
“子經,舍生從死,是背父母生養之恩;
今公子讓你投降,你若不從,便是逆主不忠;
你我兄弟,若死於我手,則與兄弟同陷不義啊!”
劉備趁熱打鐵。
牽招耳朵動了動,視信良久,雙目通紅,長歎道:“可真有你的!”
“投降可以,我有一求。”
“但說無妨!”劉備大喜。
“我想送公子入冀州,一則護他平安,二則一了君臣之情,望玄德成全。”牽招道。
“不可!”徐庶立即看向劉備。
這跟放走他們倆有什麼區彆?
兩人同時離去,劉備豈不是白忙活一場?
袁尚他們可以不在乎,但牽招可是大將,在袁紹手下主要負責和烏丸人打交道。
烏丸人也相當敬佩他的為人,接下來劉備的行動,還需要他的大力相助。
劉備抬起一隻手,阻止了徐庶,目視牽招:“我答應你!”
“謝玄德!”牽招作揖。
牽招投降,劉備踐行諾言,放袁尚離去,並讓牽招沿途護送。
“要是不回來,那就虧大了。”閻行嘀咕了一句。
“不會的。”關羽搖頭。
牽招一路護送,至太原一帶,袁尚想去尋鞠義。
“不可。”
牽招阻止,道:“鞠義身在玄德與呂布之間,進退不得,已有二心,公子絕不能投他。”
“即便鞠義還有心對抗玄德,倘若再敗被擒,公子該當如何?”
袁尚默然無語,許久方道:“那我走何處?”
“直接去常山國尋呂布,他和冠軍侯已無談和之機,不會再害公子。”牽招道。
“好。”
到了上艾一帶,牽招下馬:“公子,已至常山國內,您自去吧。”
“子經!”袁尚眼眶通紅,哽咽道:“你不隨我一同回去嗎?”
“既已投降,又如何再背?玄德信我,才讓我來送公子,以全忠名;倘若隨公子去,忠義俱失!”
牽招下馬作揖,灑淚道:“山高水長,至此君臣兩忘,公子保重!”
“子經!”袁尚大哭,道:“觀今日之局,父親大勢已去,你我今日一彆,此生再難相見。”
牽招低頭落淚,不做回答。
袁尚見他心思堅定,不再相勸,下馬還禮,道彆而去。
路上,他哭聲不止,對左右護衛道:“並州之敗,獨惜牽子經!”
牽招歸營時,劉備正拿著兩封信為難。
第一封,已送來多日,是周野代表朝廷給他的一封公開文書。
並州大勝在即,表彰劉備鎮守之功,拜他為司徒、假節、賜爵涿侯。
劉備是涿郡涿縣人,涿縣是涿郡治所所在,也是最大的一個縣。
涿侯的含金量,可見一般。
而周野這封信中的誠意,也是能看得出來的。
一旦接了這封任命書,那就要放棄手下的人馬,去朝廷任職。
劉備主動任職,那手下的班底自然是交給朝廷周野)。
這件事,他能答應嗎?
如果不答應,那他接下來的方向又該怎麼走?
並州之戰即將收尾,如果周野北伐成功,袁紹倒台就在眼前。
袁紹一倒之後,天下就剩下周野那一麵旗幟了。
自己又要以什麼名義,在並州立足?
毫無疑問,如果袁紹倒了,自己還不遵朝命,霸著並州不歸一統,那就反賊、叛逆!
劉備維護自己的地盤、利益,乃至有更大的理想,沒錯。
周野手握大權,誌在一統,同樣沒錯。
很多事,對和錯兩個字,顯得太過天真、蒼白。
一向性格堅韌的劉備,眉宇間也滿是苦惱。
ps:為什麼會寫牽招這個劇情呢?因為在曆史上,牽招是一直跟隨袁紹的,袁紹死後繼續追隨袁尚。袁尚被圍鄴城時,牽招臨危受命去籌糧,但是還沒等到牽招回來,袁尚就敗走中山國。
牽招無奈,找上並州刺史高乾,讓他迎袁尚入並,設法為袁尚解決困局。高乾非但不同意,反而加害牽招,牽招被迫逃離,因道路阻攔,無法去見袁尚,隻能去投奔曹操。
自此兩人再未見麵,直到袁尚被殺,頭顱從遼東送回,牽招才見到了闊彆多年的舊主,可惜隻有一顆人頭,悲痛大哭。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