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封信中,甘寧簡短的描述了援救開始以來的所有:
“入塘以來,先後至兩處懷疑點,都未見仲謀等人;賊軍布置,也非朱然所言——情報造假,朱然已反。
無奈,欲脫身先走,至河道口,潘璋未至,而賊軍加防——要害為其所賣,潘璋亦反。
現隨朱桓而去,若我與仲謀皆未歸,則是朱桓反;
若我未歸而仲謀歸,則是仲謀叛生二心!
姐夫當速下令,奪其權治其罪,繳孫氏之地,奉以朝廷。
孫權既反,必有扶持之人,暗中響應之眾,亦有不少。
孫氏內部,孫賁、孫輔、徐琨等人皆可用之,其餘眾人……
見此信後,策已彆人間,與姊夫、姊姊隔於陰陽,再難重逢。
策於泉下,再拜姊夫照拂策與孫家之恩。
權若行反事,罪有應得,其餘孫家眾人,望姊夫仁慈以待,策不勝感激。
願姊夫早日一統江山,安平天下。
——孫策絕筆”
沉默。
周野拿著這封鐵證,並沒有所謂的雷霆大怒。
對於一個成熟的統治者而言,此類情緒毫無用處。
除了感慨孫策一片真性情之外,便是要拿出解決之法。
有孫策遺書,可以在台麵上撕裂現在的東南勢力,讓孫策舊部和扶持孫權的派係分裂開來。
再用舊部為主力,對孫權進行討伐,達到鏟除他的目的。
但,僅僅依靠失去孫策的舊部,未必能夠達到這種目的。
必然需要自己下手,那就是再開一麵戰端。
憑借周野現在的國力,不是不能做到,而是要考慮劃算不劃算的問題。
地盤大了之後,就像是掌握了一個大家庭,每一筆花費都得考量好。
現在天下這個局勢,打仗是必然的,但要保證每一次開戰都是有意義的。
一次亂用兵或許不算什麼,但多次失於計較,可能會將整個國力拖垮。
這件事,還需要妥善考量。
兩日後,孫權對外公布的消息、以及周瑜傳來的書信,準確到了他手中。
張紘直言:孫權改書登位!
而孫權的陣營表態,更是觸動了周野的利益所在。
不過,他早在很久之前,就有這樣的心理準備。
“孫權跳反了,公瑾等人是繼續對付曹操,還是回頭去為孫策報仇,這是個問題……”
為了拿出一個萬全之策,周野將身在冀州的智囊都給調了過來。
郭嘉、荀諶,還有身在元氏的龐統,身在靈壽的賈詡。
“讓他們最遲明天趕到!”
“喏!”
臨到信使出發之前,周野突然臨時加了一則命令:
“張文遠斬蹋頓有功,加食邑兩千戶,進江乘侯,領揚州刺史,假節。”
“賜錢三億,效仿呂布之陷陣營,組雁門騎。”
“即刻赴任,不得延誤!”
北麵正打的不可開交,突然下令撤走大將,而且還是撤去現在較為和平的東南麵,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張遼的侯爵食邑所在,更是讓人覺得莫名其妙——丹陽江乘。
這個地方很特殊,往上渡了長江便是廣陵,是孫氏地盤;往右則是吳郡,那也是孫氏的地盤。
至於這次給他加的官——揚州刺史。
刺史,按官秩隻有六百石,但有多大的分量,是個人都清楚。
在此之前,周野還沒有任命武官為一州之主的先例,更彆提揚州這種敏感的地方了。
揚州並不完全是周野的地盤,吳會兩個麻煩地,是孫氏的。
所以,當消息送到靈壽時,張遼都是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