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爭鬥的中心,是在渤海。
曹操北上,是為了渤海。
安排周瑜背刺,是要趁曹操吞渤海搞痛他屁股,甚至讓他因為吃下渤海,割下更大的一塊肉。
而自己也得正麵出擊,去渤海搞曹操。
所以,緊接著周野下達了命令:向渤海進軍!
要從周野目前所在進攻渤海,南側位置還有個安平國,擋在正前方還有個河間。
渤海郡右邊是渤海,北邊為數道河流彙聚之處,非結冰期就是天然屏障,兵馬要跨過去難度很大。
大軍要殺入渤海,隻有走西麵和南麵最為順利。
渤海以南是青州的平原,張鬆鎮守,也是曹操目前進攻的方向。
渤海以西則是河間,河間是個大郡,蔣義渠帶領諸將鎮守,帶領袁紹主力擋在周野前方。
其實擋道的不隻是河間,連帶著清河和安平兩郡之地,三郡形成一個麵向周野的盾牌。
相對而言,防守曹操方麵,則要薄弱了許多。
“蔣義渠坐鎮河間,正在依三條大河構建防線。”
“派遣陶升、馮禮、孟岱、嚴敬、何茂、王摩、郭祖、公孫犢等人分守饒陽、高平、武恒、中水、武遂縣一帶。”
這消息,荀諶早已派人摸透了。
“這家夥可以啊。”周野聽得一陣意外,道:“都到這一步了,還搞得有聲有色。
依河流構建防線,他是做出了防守做烏龜的準備,但這時候卻分將而出,倒是頗有些意思。”
“這些將領能力一般,比之名將甚遠,蔣義渠知道他們難以獨當一麵,故有此計。”
荀諶分析起來:“他隻要依靠防線之利,暫時對我們進行了抵擋和牽製,這些將領便可以在後方發動襲擾,將時間拖長。”
算不上奇謀,但戰術目的卻非常清晰。
“如果我們越過這些分兵,到時候就要麵對無窮儘的襲擾。”
“如果我們驅兵拔除這些分兵,蔣義渠也可以趁著這功夫加緊防線構造,達到長守的目的。”
地盤夠大,人手也還能用,苟王再次展開了手腳。
蔣義渠善於收攏人馬,袁紹官渡之戰失敗後人馬都走散了,蔣義渠愣是幫他把隊伍拉了回來。
在袁紹留不住大將的情況下,他還能保留一些中層將領。
“從中間直接打過去,以力破巧,我看他如何應對!”
同時,周野也非常好奇,這個在史書上相當神秘的人,到底長了個什麼瘠薄樣。
中山兵馬點起,開始踏上東平袁紹之路。
徐州。
拖延多日的周瑜魯肅,終於等到了周野的回信。
首先周野給了他們官麵上的身份,有了一個合理的身份掌握手中人馬。
其次,周野也在兩條路中指出了最恰當的那條:擊曹!
任命書到的時候,恰好張昭也在周瑜這。
他跑到這來的目的是啥?
向周瑜施壓,迫使他退兵,執行孫權的命令!
“早在文台將軍在時,公瑾便隨孫家闖蕩。”
“孫家信任公瑾,托之以軍馬,任之以要職。”
“今伯符新喪,公瑾要因兄弟之義而背忠麼?”
“同為朝廷出力,談何背忠之言?”魯肅反駁道。
張昭冷笑,道:“依此言,公瑾多年前來到孫家,打的便是這個主意。冠軍侯安插人手在此,為的便是將來有變,好……”
魯肅打斷了他的話,麵有怒色:“張子布,有些話可亂說不得!”
“做得如何說不得?”張昭反駁,目視周瑜:“魯子敬本是冠軍侯之人,當初安排在孫家,那也是伯符點頭認可的。
可我和孫將軍都想知道,公瑾當初來孫家究竟是自願加入,還是瞞著孫文台父子,彆有目的?
若彆有目的,那是你自己的主意,還是冠軍侯的主意?”
周瑜冷淡回答,道:“周氏兄弟為人,天下皆知。周瑜絕不行表裡不一之事。
我與兄長是親人之情,我與伯符是生死之義,既在孫家供職,便不會行背離之事。”
要走,拍拍屁股走人,回去跟周野混,這不算道德汙點。
但如果是在孫堅還在世時,就蟄伏到孫氏,以效力的名義,實則做著賣主的勾當,那就洗不乾淨了。
到時候背負罵名的不隻有周瑜一人,還有整個廬江周氏!
就你家這樣的節操,誰敢用你周家的人?
大族之間,兄弟各為其主,這種情況非常之多。
大家撇去身份是兄弟,但回到陣營便是以主公為首。
如果拎不清這一點,那注定是要被唾罵的。
聞言,張昭大笑:“那公瑾為何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