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是九卿的最後一個名額:宗正——劉和。
宗正是負責宗室事務的,現在皇帝都這吊樣了,這職位很明顯是打醬油的。
劉和是劉虞的兒子,而劉虞以前也擔任過這個職位。
雖然打醬油了一點,但畢竟是中央官。
而且對於年紀不算大、資格不算老的劉和來說,這是一場高規格的鍍金。
畢竟身段一下跳上去了不是?
從幽州跟來的劉虞屬官,見此也是激動不已:周王還是夠意思啊,沒把在北邊艱苦奮鬥的老同誌給忘了!
好處都是層層分下去的,周野打了大勝仗,麾下眾人升官發財,而麾下的麾下自然也能跟著喝口湯不是?
對周野來說,劉虞隱而不出,這是必要的補償。
朝廷官員解決完之後,便是周王府的官員。
周野摒棄了開始打算設置的三公製,而是新添八相製,分彆為:
國相荀彧,掌王國內官吏的考課、任免、調動、勳封、升降等事務,輔助周王,統領王國內諸官;
財相戲誌才,掌王國內一切錢糧調度;既擔任王國官職,又擔任朝廷官職。
法相諸葛玄,掌王國內刑法之事。
軍相分左中右相,分彆由賈詡、郭嘉、荀諶三人擔任,
禮相蔡邕,負責王國內教育、禮儀諸事。
農相劉巴,掌王國內農業、水利相關諸事。
王國之相位同朝廷九卿,國相為諸相之首,所有八相任命由周王單獨掌握。
可以看得出來,不同於朝廷官員任命,周王府主要官員,全部都是周野心腹!
至於諸葛亮和龐統雖功高,但年紀較小,周野並沒有把他們擺上台麵。
原因是——保護!
不過他們同樣也有職務,龐統擔任國相長吏,也就是荀彧的副手。
品秩不高,隻有比兩千石,論起級彆還沒有太守高,但具體權力嘛……
此外,他兼領督南軍師。
諸葛亮任郎中令,原來屬九卿,後來朝廷郎中令改為光祿勳,王國郎中令則被砍成了一千石的官——等於縣令。
周王規格高,郎中令自然也要升一級,為比兩千石。
具體職務包括宿衛警備、管理郎官、備顧問應對,勸諫得失、郊祀掌三獻、拜諸侯王公宣讀策書……說太多很複雜,就是跟在周王身邊的——嗬,小官,不值一提。
王平擔任王國衛士長,這名一看就是跟在周王身邊的小官,不值一提。
他還兼領一職,為羽林中郎將。
很明顯,這三個年輕人都是典型的官位不高。
隨後,周野對身在東南的徐琨、孫賁、孫輔、周瑜、魯肅等人都進行拔官一級。
等到這些官職安排完畢之後,重頭戲終於來了。
將軍職務!
這是亂世,將軍受到的關注,注定是要遠高於其他官員的。
首先,周野成立五軍製:
北軍坐鎮北麵,主要目標是西涼;
征北大將軍為馬超。
西軍坐鎮西南,主要目標是益州;
征西大將軍為趙雲。
中軍坐鎮汝南、南陽兩個大郡,主要目標是豫兗;
中軍大將軍為張飛。
南軍坐鎮南部,主要目標是交州;
征南大將軍為黃忠。
東軍坐鎮東南,主要目標是徐州吳會地區;
征東大將軍為張遼。
眾人最為關注的五大軍團總瓢把子,就在這了!
五人位同九卿,特殊戰時位高九卿。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