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時間,張遼沒有歇息,熱水泡澡之後,就著果酒,啃了幾塊牛肉。
端著一杯溫蜂蜜水,便再次召開會議。
“固守,等到孫權退兵為止。”
孫權會退兵……眾人腦海中都是這個信息。
次日。
孫權因受驚受傷,暫時臥床,將指揮大權暫時交給了呂蒙。
從張遼襲營這件事,他發現呂蒙是個人才。
也多虧了呂蒙,不然自己的腦袋估計已經彆到張遼腰上了,跟蹋頓一樣成了他換獎金的籌碼。
想想,孫權就哆嗦。
呂蒙是什麼人?
東吳名將?四大都之一?
不是。
在這支大軍中,在各方勢力眼裡,他是這樣的:
平民出身的土老帽、半文盲、姐夫是個中基層、還年輕,可以忽視的對孫權忠誠。
這麼個人,他們能瞧的上眼?
彆逗了。
在厭戰情緒之下,還要聽他的去送死攻城?
彆逗了。
張昭都比較意外:自己這麼大資曆不用,讓我扶持這個小年輕?
彆逗了。
呂蒙唯一依靠的,隻有孫權。
孫權下命堅定,眾人沒辦法,也隻能應付著聽命。
呂蒙的想法很簡單、但很實在:不計代價,打破宛陵,敗局便能徹底挽回!
我們人多,這是最大的優勢。
死一萬人也好,死兩萬人也罷,敢用鬥將、軍士冒死,破城之後,一切損失都能挽回!
想法是好的,但注定不現實。
沒輸之前這麼打還有可能,如今輸了之後,大家哪還有這精神氣?
“先前我軍強而郝昭弱。”
“如今我軍遭敗,郝昭城內又添張遼,如何破?”
“鬥將以周泰當先,他已身受重傷。”
“其餘諸將皆帶傷……督軍都是副將。”
這是軍隊的情況。
還有便是天氣。
雨一直在下,水一直在漲,再這樣下去,孫權軍很可能麵臨一個問題——回不去了!
他們走的道,來時是水不多的,隨便搭個橋就解決了。
問題是這在南方,還緊接著長江。
等那大水漲起來,搭個橋有毛用啊?你就是建了數百年的橋,該淹的時候還是淹!
一旦被困,那就得依靠水軍把人送回去。
這麼多人,得多少條船?
孫權就是把底褲賣了,短時間也湊不上這麼多船。
他便是湊得上,也調不過來。
“如果困在丹陽,那……”
困在丹陽……想回回不去……張遼啃不動……然後周野帶著大軍找來了……呂蒙隻粗略一想,雞皮疙瘩就起來了。
再抬頭,看向那高大的宛陵城頭,他露出了苦澀的笑。
“退兵吧,彆無他法!”
退兵,對於他們而言,是最好的選擇。
但對於孫權而言,確實極其殘忍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